「一公升恩典」/ 鄧吳佩玲 道學碩士(主修基督教教育)

常有人問:

「全時間在教會事奉,妳怎能每季仍修讀3-4科?」

「要陪伴丈夫接受治療、也要肩負教會牧養,亦要上課及完成功課,妳怎能安排呢?」

 

2009年,正準備全副心力應付進修之際。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丈夫證實患上「鬱躁症」。在抑鬱時段,心情低落無助,游走於生死之間;而在狂躁時段,則容易興奮,也容易憤怒。而翌年2010年,丈夫亦證實患上「小腦萎縮症」,就是早年一套日劇「一公升眼淚」,女主角所患的病症。丈夫因這病而行動不便,似乎慣常的動作亦顯得吃力。這兩年,就正是我同時在建道進修,亦在教會服侍的日子。

經歷丈夫身體及情緒巨變的過程中,多少次想放棄進修,以便更專心照顧丈夫。而事實上,應付丈夫心理需要,以及處理家中大小事務,亦要應付教會的事工,我亦深感疲態,滿腦子常充塞不少事務及未完成的任務。不過,每次當我覺得捱不了,神的恩典卻仿似加油站一般,讓我體驗縱然困境,但仍能前行。

 

恩典、恩典、恩典...

這段日子,平均每星期需陪伴丈夫往中醫、西醫及政府醫院就診約一至兩次。若就診日期與課堂時間相衝,是很難處理的問題。但恩典的是,雖然我沒有一科可出席達十次,但都能出席九次,達至學院要求。素未謀面的中、西醫,都自動調低對丈夫的收費。三十多年專科經驗的西醫,診費不足一百元,而中醫更減收三份之二,甚至針灸費用免收,這是神的恩典。

 

經常游走大埔、中環、灣仔、荃灣、長洲返工返學的車船中,能夠閱讀、反思、背生字、做功課,這是神的恩典。學院老師、同學們的體諒及禱告,都是神的恩典。有一季,上課日子與恆常教牧會相衝,自己正忐忑如何處理。堂主任二話不說,就調動會議於另一時段,而同工們亦盡力配合,這是神的恩典。弟兄姊妹駕車接送我倆往返診所、尋找家務助理、送上美味小菜、更代我陪丈夫就醫、代禱及鼓勵的話…這些更是神的恩典。

 

家人主動的接送、關懷及支援,都是神的恩典。而更甚的,就是患病中的丈夫,雖然面對身體及心靈的困境,理應更有權要求我多加陪伴。但兩年裏,他不但沒有說過一句負面或埋怨的話,反而仍鼓勵支持我完成21科的補修,不要中途放棄。這是神最大最有力的恩典。

 

誰說面對困境需以「一公升眼淚」回應呢?

神賜予的「一公升恩典」,足以讓我們繼續前行!

 

縱使環境何等惡劣,總要堅持、總要相信神說:「我的恩典夠你用。」(林後12:9上)

深願我的一生,正如詩人所言,能報答神一切的厚恩。

「我拿甚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

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詩篇116:12-13

原載於《建道通訊》164期,2011年7月,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