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執羔」的故事 / 麥幸如 道學碩士(主修輔導)

筆者十分喜歡母會的一個小組名稱「耶執羔」,這當然不是可以食用的椰汁糕,而是代表由「耶穌基督所執拾回來的羔羊」之意。所以,想以一個「耶執羔」的生命故事,作為筆者的畢業見證。
故事的主人翁,是名叫「福意」的女孩,代表幸福如意的意思。福意是在一個能接觸很多生命故事的場景裡,也就是醫院裡,認識天上的爸爸的。當時的福意,對「耶執羔」這三個字,只是頭腦上的體會,心態上不算太認同。不過,隨著她信主的年日加增,對聖經知識也略懂一二之下,她慢慢有了改變。理性和感性上,都能逐漸認定,耶穌基督是她生命的主。甚至在2003年,已經決定要全時間奉獻,為主所用。
然而,上帝卻讓她分別認識了「SARS、骨枯、癌症」三位朋友,因著這三位朋友,福意被迫要將奉獻計劃延遲五年。起初,福意並不明白為何上帝要攔阻她的奉獻,但當回望過去,福意實在感謝神讓她有這三位朋友。因為他們叫福意更加經歷及明白「耶執羔」的意義,也再次體會以賽亞書五十五章9節所言:「天怎樣高過地、照樣神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神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在三年的神學裝備裡,福意很多的同學都很羡慕她,覺得她讀得很輕鬆寫意。因為當眾同學要和希臘文、希伯來文打交道、每季都要讀四科的時候,拼命和時間競賽的時候,但福意卻只需要在三年裡讀20科就夠了。所以,除了第一年的首兩季外,基本上,福意每一季都只是修讀兩科;確實令人羡慕的。不過,福意卻覺得,她其實是讀了八年的神學,只不過首五年的學習,是以「全職病人」身份進行,且不是在美麗的小島上而已。
這三年在建道的學習,福意十分開心和雀躍。雖然她其中一個朋友「骨枯」,不是太喜歡上上落落山頭,甚至在第一年的第二季,就向福意發出嚴重警告,使她每次上落山都舉步為艱。不過,神總是有恩典、憐憫的。經過了兩次的手術,並學院的設施一再改動下,使得福意現時出入學院,都更為順暢。實在感謝神!
在學習上,福意覺得最難的一科,依然是生命神學。無論以前的工作,抑或今天的學習,福意總會問一個問題,究竟生命是什麼?福意覺得,生命神學之所以難,難在它不是只關乎一個人的生命,而是要和其他人的生命相遇。尤其是在宿舍住宿、在教會的實習、在小組討論裡等等,都有很多與他人相處的學問在當中。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裡,究竟怎樣才真的可以將自己看得中庸?謙卑而不自卑、自信而不驕傲?福意覺得要在當中拿獵得準繩,實在仍需要很多的學習。雖然畢業了,但那只是起步。能夠完成三年的神學課程,並有機會和大家分享畢業見證,相信只有四個字「全是恩典」!願將一切的榮耀、頌讚,都歸給那位執福意的性命回來的主耶穌基督!
原載於《建道通訊》164期,2011年7月,頁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