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經與講道」講座簡報

建道神學院教牧系主辦之「釋經與講道」講座分別在2007年9月24日和10月22日於建道市區校園順利𡒊行。講員有建道神學院助理教授張雲開先生、建道神學院滕近輝教席教授曾立華牧師、宣道會康怡堂主任牧師區伯平牧師、播道會窩打老道山福音堂主任牧師蘇穎睿牧師,以及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主任牧師麥漠勳牧師。

講員表示釋經講道者除了要深入理解經文外,亦必須適切信徒生活、教會和社會處境。應用部分也十分重要,因此講者需要對現世文化甚至流行文化有所認識,才能深入地以社會事例幫助聽眾運用聖經來解讀文化。

是次講座有接近100人出席,甚受教會牧者和神學生歡迎。

教牧學博士課程 華人釋經課課後反省/何偉強

屬靈心田耕耘──承傳與開拓

「本土釋經與華人教會新路向」一科由梁家麟博士親自教授,確是具吸引力,但這不是院長的身分使然,而是教授者自身對所教導內容的熱忱。這熱忱和熱情幾乎是由第一節課到最後一節課,為筆者強烈地感受到。整個星期,五天的密集課程,悶不悶?答案是一點也不悶。為甚麼?很簡單,大家出是華人,討論和聆聽的東西也是近百年來華人教會的釋經傳統和歷史,每一節典自己有關,也與所服侍堂會的會眾有關。

不是嗎?或許我們不認識宋尚節博士,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與王明道先生及倪柝聲先生均為近代中國教會史裹頭三位屬靈巨人。他們三人的著作、文宇和文化傳承均深遠地影響着我眾華人信徒的成長。筆者接觸王明道先生的著作是在初信主的時候,最深的印象是作者不斷在宇裹行闆強調信徒要守時,要節儉,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要靈修親近神,要衣着整齊等。讀「本土釋經與華人教會新路向」這科時,才知道王明道先生深受中國儒家文化所影響。王明道先生的教導,深深地影響着筆者屬靈生命的成長。倪标聲先生對筆者的影響不單是他所寫的《讓我愛》,那首充滿對主至死忠誠及帶點憂恩的詩歌,更是他對神那份信心的經歷和搡練。宋尚節博士的傳記深深地提醒着我要常存對主的道的熱情,對罪的不妥協。

當然,課堂的豐富不止於此,更是約二十位同學的熱烈參與和全情投入。這互動的學習模式,加上老師的講授,使我們的恩維在堊靈的導引下不斷獲致更新。坦白說,同學的事奉分享和真情流露,常是我們觀察神作為的時候,也是我們學術與實踐兩者交流的機會。整個科目給予最深的印象,是各同學選了不同的講道王子作分析和研習的分享,每一位同學的表達也加深了我們對某一位華人講道王子的認識和受其熱忱感染。最後,更奇妙之處是課堂的得着使我們更爱上帝和祂的話,也不會一刀切地看解經只有一條進路。讀者若想多明白這點,報讀此科更為實際。

原載於《建道通訊》150期,2008年1月,頁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