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中國文化】
一. 探訪及交流
- 湖南、湖北之行
梁家麟博士於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四至二十日,往訪湖南長況聖經學校及湖北武漢的中南神學院,並在兩所院校講課,與兩院的師生有美好的溝通,也商討日後彼此間進一步的合作計劃。
此外,梁博士在十七日到華中理工大學哲學系主持一次公開的「人文講座」,題為「中國哲學對現代世界的意義」,會後與哲學系各教授座談,討論基督信仰與現代中國的關係。
2. 武漢、南京、上海神學院校交流團
為了增進中港兩地的神學教育交流,「文化中心」於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四至十三日,組織了中國神學院校交流團。交流田十十戈由邢福增博士領隊,隨團出發的有梁家麟博士、楊慶球博士及十五位同學,目的地是武漢中南神學院、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及上海華東神學院。邢、梁、楊三人分別在各院校為師生主講不同的專題,與國內同工有深入的交流。期間,楊博士也出席了華中理工大學的「人文講座」,以「基督教對近代西方科學哲學的影響」為題,與在座師生交流。
此外,團員亦參觀了南京愛德印刷廠,了解國內聖經及其他屬靈書籍的印製情況。在滬期間,對中國教會史素有研究的姚民權牧師,特地帶領團員走訪上海地區的教會歷史古蹟,進出於歷史之間,讓各人對昔日基督教在上海的發展,也有深刻的認識。
二.「中國文化研究」主修課程
本學期我們邀得梁元生博士擔任客席講師,教授「中國文化專題研究:中國儒學」。梁博士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其後負笈美國,於一九八0年獲加州大學(聖巴巴拉校區)博士學位,曾任教新加坡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也是「文化中心」的顧問。梁博士對歷史研究之月難竹金趣甚為廣泛,包括中國教會史、東南亞史、華僑史、中國儒學發展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及上海史等等。著作包括:《林樂知在華事業與萬國公報》、《上海道臺研究》(英文)、《宣尼浮海到南洲》、《歷史探索與文化反思》等,譯著有《戴德生傳》及《砂磱越華人史》等。
三.「中國文化」專題講座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十六日,劉小楓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硎究員)在本院主講中國文化講座,題為「我的心路歷程與中國神學展望」,出席師生非常踴躍。劉博士在是次專題中,分享了自己如何從哲學的領域進入基督教研究,並皈信基督信仰的歷程,也闡析其近年提倡的漢語神學。
四. 研究及出版
「文化中心」一直致力於研究及出版的工作,除「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叢書」及「史料叢刊」外,「文化集刊」(occasional paper)第一種:《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研究》業已出版。
五十年代的三自運動,對中國教會造成長遠的影響,在過去近半個世紀以來,海內外人士對此運動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詮釋與評價。本書收錄了兩篇論文,邢福增博士的〈三自愛國運動的起源與發展(1949-1957)〉及梁家麟博士的〈五十年代三自運動的不同詮譯〉。分別從不同的弓月土竹度來處理上述課題:本書由建道神學院出版,基道書樓總代理。
五. 「中國文化之友」季會
剛成立的「中國文化之友」,將在一九九六年舉行四次公開季會,第一次季會的題目為「0與1之間:儒家與基督教之人生觀」,由本中心顧問梁元生博士主講。是次季會將於三月廿九日(星期五)晚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假油麻地窩打老道54號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安素堂舉行。詳情可向本中心韓先生查詢。
原載於《建道通訊》103期,1996年3月,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