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家】武漢中南神學院與華中師大合辦碩士課程的計劃與意義 建道神學院參與建設中國神學教育的新里程/邢福增

一、緣起

打從五十年代開始,中國政府即將宗教教育從正規教育體制中分割出去,昔日本附設於基督教大學內的神學院或宗教學院,也紛紛併進其他的神學院內。此後,在極「左」路線抬頭下,神學教育受到嚴重的衝擊。到六十年代,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所有神學院更逃不過關閉的命運。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宗教在中國社會的空間明顯較前為大,信仰基督新教的人數,更從解放初的七十萬,增至現在的一千二百萬(官方數字)。為了配合教會的需要,中國基督教協會迄今陸續重開或新設了十七所的神學院校。不過,由於過去政治運動的衝擊,文革造成的斷層,加上資源短缺,人材匱乏,中國的神學教育至今仍面對重重的困難,也難以滿足當前中國教會巨大的需要。

建道神學院自一九九三年成立「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硏究中心」以來,一直積極參與建設中國神學教育的工作。我們先後與國內近十所的神學院校進行交流,並與其中數所建立了密切的聯繫。我們深深體會到中國神學教育的重大使命,以及現在面對的困難,特別是在師資的素質的提昇方面,更是刻不容緩。過去建道神學院除派老師往國內神學院短期講學外,便曾先後接待了來自北京燕京神學院及長沙湖南聖經學校合共五位年青老師,在建道進修半年。他們在港期間,在聖經、神學、牧養以至教學技巧方面,均有長足的進步。美中不足的是,安排國內同工來港進修,人數每次不能太多(否則該神學院的老師隊伍即受影響),且簽證手續繁複,費用亦較昂貴。

武漢中南神學院位處中國中南方樞紐,在中國神學院校的體制中屬大區級,主要培訓中南地區六個省份(兩廣、兩湖、河南、海南)的神學生,提供四年制的本科訓練。現有專職講師八名。除兩位負責領導的同工曾完成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全國第一流的神學院)的研究科,並派往海外深造外,其他均只有金陵或中南的本科程度。過去我們曾多次前往中南神學院協助培訓,了解到提昇其師資素質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華中師範大學同樣設於武漢,屬全國重點大學。該大學歷史研究所於九三年成立了「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中心」,由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也是華中師大的前校長章開沅教授負責。章教授早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基督教大學),近年致力於推廣對解放前中國十三所基督教大學的研究,給予中肯的評價。該研究中心迄今已成為國際知名關於教會大學的研究重鎮。本年度,歷史研究所獲准開辦「宗教文化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下簡稱宗教文化班),他們願意招收中南神學院的專職老師,以「在職兼讀制」的方式,修讀上述課程。

綜觀全國若干所大學,自九十年代起紛紛設立基督教研究中心,而北京大學更正式成立了宗教系,扭轉了過去正規高等教育體制完全排斥基督教的局面。不過,該等硏究中心的工作重點,一般集中於研究基督教文化,其中涉及聖經及神學的內容,並不全面。從事教研的學者,對基督教的了解也不多。更重要的是,他們與國內的神學院校,亦未有建立密切的關係。

職是之故,此次華中師大願意吸納中南神學院的專職老師修讀宗教文化課程,可謂意義重大。一方面,這意味著他們願意承認神學院講師的神學本科學位,這在國內而言,可說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另方面,由於華中師大同意第一屆的宗教文化班,將以中南的老師為主要對象。故在課程的安排上,也將集中基督教神學為重點。他們也願意邀請來自香港建道神學院合資格的教授,負責教授其中關於基督教(特別是聖經及神學)的部分。如此,中南神學院的專職老師,可以在「不脫產」(即不完全放下教學工作)的情況下,以兼讀方式,修讀一個與他們教學事奉相關的進修課程,而我們也可藉此機會,公開而合法地參與培訓所有中南砷學院老師的工作。

二、動機

建道神學院支持是項計劃的主要關懷,是希望能藉此機會,能夠培訓中南神學院的所有全職老師、儲備老師、兼任老師及湖北省與武漢教會負責培訓工作的同工(共二十五人)。過去我們到國內講學,由於種種的限制,未能充份將照顧到老師隊伍的需要。當務之急,就是積極提昇教學班子的素質,此方為具策略性的部署。跟接待國內同工來港的方式比較,是次合作既可在兩年內培訓所有中南神學院的老師,在成本上亦相對較為平宜。

鑑於是次合作項目在國內屬於破天荒首次,故其具有「以點帶面」的重大意義,對日後中國教會考慮培訓神學院師資的部署,肯定有參考的價值。我們也將在日後評估這種方法,看看能否適用於其他的省份。

除了面向神學教育外,中南神學院及華中師大方面亦有意在日後將此課程發展為面向社會。他們期望通過在大學的體制內,可以增加青年知識分子對基督教的認識,從而有助基督教建立其在知識界的形象與影響。當然,現階段課程主要仍以代培中南老師為主要目的,但是日後當中南神學院的老師完成學習後,課程的方向即可略作調整,以收面向社會的果效。

三、建道神學院的角色

宗教文化課程主要由華中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主辦,中南神學院協辦。香港建道神學院的角色,主要在津貼涉及培訓中南老師的財政支出及提供師資兩方面。在財政方面,整個預算的費用,主要將放在資助學員的各項支出、贈送圖書(教科書及參考書,分別存於中南神學院及華中師大)及本院同工費用(來回機票、住宿及授課津貼等)上,合共約港幣六十三萬元。

在具體教學上,宗教文化課程共開設十四科(包括公共必修科三科、專業課程三科,及選修八科),經本院同工與華中師大方面協議,我們將為其中七科提供老師。這包括:

  1. 基督教與近代現代中國社會與文化

2. 心理學(基督教輔導心理學)

3. 社會學(宗教社會學及倫理學)

4. 宗教文化與史料學:基督教神學

5. 宗教文化與史料學:教會歷史

6. 宗教文化與文獻選講:舊約聖經

7. 宗教文化與文獻選講:新約聖經

華中師大方面將發出正式的邀請信,讓本院同工以訪問學者的身份講學。我們所提供的課程,將以聖經科及神學科為主,完全針對中南神學院老師的需要(特別是他們在校內主要任教的科目),並設計若干工作坊,指導他們如何備課及教學。深信藉著我們的參與,將對中南神學院的教學素質,帶來積極的幫助。

為顧及中南老師的情況,華中師大方面同意課程以「在職兼讀」方式進行。而當本院同工前往武漢授課時,更特別以密集方式上課,預計每科需往武漢兩次,每次提供每科共三十六課時的教學。

四、您的參與

有關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本院神學系主任楊慶球博士將負責是項計劃的教務安排,而「文化中心」主任邢福增博士亦負責有關行政的安排。為了商討有關細節,楊博士、邢博士及學術副院長梁家麟博士在八月間先後前赴武漢,與中南神學院及華中師大同工見面。梁博士亦已於十月初前往教授「基督教歷史」一科。

整個計劃的預算為港幣63萬元。全數將由九龍城浸信會資助。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得以順利開展,我們在此謹向九龍城浸信會致以衷心感謝。我們也計劃成立特別基金,作為推動同類培訓計劃之用。若有興趣進一步査詢,請與本院拓展主任溫以壯先生或本人聯絡。

是項計劃在國內尚屬首創,特別是國家重點大學願意與神學院(包括國內及香港)建立密切的合作計劃,更具特殊的歷史意義。本院能夠參與其中,更是榮幸之至。「願你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你堅立。」(詩九十:17)

原載於《建道通訊》109期,1997年10月,頁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