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家】越南考察感想 / 林培喬

今年1月13至21日我與妻子,另五位弟兄參加張志光牧師、師母帶領的「越南之旅」第二段工場考察團;五位弟兄包括建道神學院院長梁家麟博士、台灣同胞現於美國牧會的江牧師、越南壯族血統的美籍華僑李弟兄、星加坡的黃長老及譚彼得弟兄。

 

整個行程充滿歡樂,因為我們都是一群願意服事神的同道;每一個人的背景都有一些值得其他團友學習的地方。團長張志江牧師在越南長大,在建道修讀神學課程,期間因要返回越南而中途輟學,此後往越南和寮國開荒佈道十九年,張牧師見證了越南及寮國教會面對政治經濟上的困難而掙扎求存的歲月。

 

在整個旅程中,張牧師幫助我們認識當地文化、風土人情、歷史人物、名勝古蹟,更重要的是他對越南人的濃情深愛和牧師師母為差傳的精妙配搭。當他們分享家事和工場上的苦與樂,並事奉上的挑戰,我們彼此間都有着從心底發出的共鳴。神賜越南成為張牧師的負擔,他那份甘心樂意為越南擺上的奉獻精神,使我們非常欽佩。

 

團友中李弟兄對越南人原本沒有多少負擔,但透過這個旅程,神改變了他的心。透過張牧師在越南宣教的見聞,他尋回他的根,也找回自己的身分,對越南人產生莫名其妙的親切感。在旅程的最後一晚,我們一起祈禱,聖靈動工,李弟兄痛哭流涕,他對越南的態度改變了,他愛他的同胞。他願意考慮接受神學訓練,投身越南的宣教工場。

 

幾天的行程都在越南南部(前南越)的境內,沿途我們都看見不少基督教教堂。山區的基督徒主要是少數民族,他們以前也有教會,但數年前因與政府發生衝突,現在於一些比較隱蔽的地方聚會;因此在山區見到的教堂,往往人去樓空。從胡志明市一直到順化,我們參觀了不少教會,在共產政權之下受到一些限制,但是神的道卻在困難之中不斷地傳開。其中一個例子,在峴港有一家教會,數年前有五個基督徒家庭,他們忠心的為神工作,並設立團契及主日學培育信徒之靈命;現在聚會人數增至二百多人,而且教會還不斷增長。在困難裏,基督徒的增長並不比解放前緩慢。另一位傳道人分享,政策愈來愈開放之後,信徒反不懂珍惜,部分人專注自己生活上的需要,以致教會的禱告會不及以前興旺,迫切禱告的心也不及以前了。

 

在限制開始放鬆時,正是宣教的黃金時期。商人往往比我們更懂得把握機會,他們希望比其他商人捷足先登。我們是否對「宣(教)機(會)」有及時的回應和行動,把握良機,給神使用?

原載於《建道通訊》147期,2007年4月,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