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分享】我的負擔/趙淑儀

我95年信主,96年初受洗加入教會,在當年的9月教會的差傳年會中獻身。因為當時信主年日淺,以致對於獻身,需要在信仰中掙扎、洗禮了10年時間,才實現自己對神的承諾。
01年我報讀一個夜間的神學課程,當中 神將對本地跨文化事工的負擔給我,就好像手上拿了一塊小拼圖,完全不知如何去拼合,之後一直在教會的差傳部事奉,對差傳的知識加添不少。05年初我決定入神學院裝備的時候,發覺神原來給其他人對本地跨文化福音工作有負擔的小拼圖。08年神學畢業後牧會,看見愈來愈多人對本地跨文化福音工作負擔,大家開始在拼湊這幅圖畫,我感恩自己原來有份參與。
報讀神學碩士的原因是我對本地跨文化福音事工有很重的負擔,在尋索我前面事奉方向的過程中,發覺如果要有效的發展本地跨文化事工,一個全面的研究是必須的。現時在基督教群體中,這事工開始被看見,有教會、機構開始探討推行這事工的可行性,但都缺乏實質數據,與及過去事工經驗整合的資料支持,以致很多時不斷嘗試,或不同教會重複別人失敗的經驗;更重要的是很多基督教群體尚未看見事工的需要,報讀這課程是讓我在老師在不同領域的指導下進行這研究,特別是在滕張佳音師母在本地跨文化事工的指導下做研究,以致有實質的資料及調查支持事工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盼望有研究做背景,推動更多的基督教群體參與。現在我已經離開教會的服侍而全時間投入本地跨文化事工,研究可以不單是理論,也有實戰的經驗支持,盼望神賜下智慧與能力去完成這研究。
原載於《建道通訊》165期,2011年10月,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