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另類的祈禱 / 張雲開

自從人類意識到有上帝,祈禱便成為人嘗試與神溝通的主要途徑。千百年來,人都不斷探索禱告的方式和內容,直到今天仍不間斷。2000年4月一本小書的面世,令一段本來鮮為人知的禱文—雅比斯的禱告(代上四10)立刻變得家傳戶曉,而且瞬即成為不少人祈禱的典範。姑勿論雅比斯的禱告在聖經中的地位如何,在舊約裡,還有另一個人的禱告也是同樣簡短(其實是更短)。由於我們對這人的生平事蹟的掌握遠比雅比斯豐富和清楚,故他的禱告為我們帶來的衝擊也更大,這人就是尼希米。

尼希米記記載了五個內容和大意都差不多的簡短禱文(見尼五19,六9,十三14、22、31)。尼希米在重修耶路撒冷的「硬件」和「軟件」的過程中,不斷向神呼求,求神記念他手所作的工,施恩與他。聚眼看來,尼希米的禱告像主耶穌的一個比喻中,那法利賽人的禱告一樣(路十八9-14),在上帝面前吹嘘他的犧牲和成就。生活在新約時代的我們會問,人豈不是因信稱義而非因行為稱義?尼希米這樣的禱告,是否犯了大忌,在神面前倚仗行為稱義?聖經不是教導人在神面前是一無所誇的嗎(路十七9-10;羅三27)?

當然,驟眼看的功夫並不足夠,表面的觀察亦往往令人走了眼。雖然有人批評尼希米的祈禱淺薄和自我中心,但仔細看過尼希米的工作和他所面對的困難後,我們便會發覺上述的批評不單不中肯,更誤解了尼希米的禱告代表的信仰情操。

如果尼希米禱告的目的只是為了要上帝承認他的努力和成就,那麼對我們來說的確會構成一個問題。但我們在閱讀整卷尼希米記時,必須記得一個重要的事實—求神記念我們手所作的工,是意味我們不想白白做事,徒勞無功。希臘神話中狡猾的薛西佛斯(Sisyphus)被陰冥之神懲罰,要在地獄中把巨石推往山上。但每當大石到達山頂之際,又會再滾下來,於是薛西佛斯只得重新把石頭再推上山,如此永無止境,薛西佛斯的勞力永遠沒有結果。這神話亦反映人類最早的一個咒詛(創三17~19)。對傳道者來說,人生最大的虛空莫過於勞而不獲,甚或獲得後不能享受收穫的成果(傳六1~2)。從某個角度來看,上帝忘卻一個人和上帝記起一個人,都可以帶來可怕的結果。

尼希米的祈求還有另一個意思,它反映尼希米最終想取悦的對象,其實是神自己。他身為亞達薛西王的酒政,做事取悦皇帝是他的天職。但從他失儀在王面前露出愁容、大膽地向王提出修築耶路撒冷的請求,及在修築過程中如何面對艱辛和困難,在在都表現出他不是為了自己(參尼五14~18)。尼希米知道最終評審他手所作的工是誰。保羅工作的態度和尼希米一樣,一切都是作在神的面前,「在神面前」是他們的座右銘(林後二17,四2)。正因如此,他們明白上帝的恩典和記念他們的工作人生的重要性。尼希米並沒有要求神記念他,只是乞求上帝記念他。

「求神記念」在尼希米的工作人生中還有另一種意義。上帝的記念能幫助他維持正直和誠信;上帝的觀察、審視和記錄可以成為人的重壓,令人一步一驚心。但聖經的作者都不這樣看神那遍察全地的目光,相反上帝的鑒察成為人生命中的磐石,成為人努力取悦於上帝的原動力。

所以最終無論是雅比斯的禱告也好,尼希米的禱告也好,上帝始終是我們禱告生活的核心和焦點。我們必須說:「我的神啊,求祢記念我,施恩與我。」(尼十三31)

 

原載於《建道通訊》137期,2004年10月,頁6。

作者簡介

張雲開

聖經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