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基督道成肉身與廿一世紀福音信仰神學的時機/張慕皚
韓瑞(Carl Henry)指出,廿世紀的神學思潮,此起彼伏,各種盛極一時的神學思想如自由神學派和新正統派都壽命越來越短,一代不如一代,到了六十年代,西方神學更沒有一派能應運而生,領導群雄。
最近Alister McGrath (Evangelicalism and the Future of Christianity) 和 Peter Toon (The End of Liberal Theology) 不約而同地強調在廿世紀盛極一時的自由派神學起不了作用,不合時代的需要,(但他們訓練出來的學生,卻正湧入發展中國家的神學院繼續和開始傳授這已為時代所拼棄的自由派神學和低貶聖經地位的聖經硏究),而福音派神學將可成為廿一世紀的宰制神學(dominant theology),這項預言能否實現,實在不得而知,也不敢期望過高,但機會是存在的,整個文化和教會的趨勢都有利於福音派神學的抬頭。
福音派神學一向以尊重聖經的權威,強調真理的絕對性和以基督耶穌為中心的特色,因此約翰福音的「開場白」是福音派在這時代建立一套迎合廿一世紀文化和教會需要的指標,這「開場白」的神學觀念是一種道成肉身的神學觀念,而這種道成肉身的神學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啟示性的神學
「太初有道,道與砷同在…」約翰一開始就強調神子是以「道」的身份和形式來世,將神的心思和愛啟示人類,自創世迄今,神用不同的形式啟示祂自己,而在這末世時代藉基督帶來最高的啟示(來1:1-2)。「道」是神,太初與神同在,可見約翰所強調的是神的啟示的權威性與永恆性,永恆不變的神,是絕對性真理的源頭。
在這強調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思想的時代裡,宣揚基督是神最高而獨一的啟示,不易叫人信服,而基督是人類獨一救法一說,更被看為霸道之說。麥奎利 (John McQuarrie)就在《二十世紀宗教思潮》一書中提出質疑:雖說有絕對的啟示的存在,但今天保守派神學家對這所謂絕對的啟示所演譯出來的信仰卻是眾說紛云,有絕對的啟示亦等於無,這種說法忽視了眾說紛云的神學論說的背後存在著絕對啟示作為神學治學的最高標準的重要性,和基督對盛載這絕對性啟示的聖經在可靠性上的見証。最近卡信(D A Carson) 在 The Gagging of God, Christianity Confronts Pluralism 一書中從福音信仰的立場向多元文化和宗教思想作出了有力的回應,是值得留意的 。
絕對性真理是這受後現代思想沖擊而無所適從的現代人所最需要的,以直覺和感性追求真理的後現代人只尋求「啱feel」的現實,是一種「超道德」(amoral) 的文化。因而基督是人類信仰和道德的唯一標準是不容易建立的,這正是廿一世紀福音信仰神學的最大挑戰。
(二)創造性的神學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這啟示的神與人建立關係時,首先以祂的創造啟示祂的權能、智慧和慈愛。約翰特用完成式的動詞表示這創造是完成了的創造,是舊的創造,同時進一步顯示道成肉身的基督來世要帶出新的創造。有研究約翰福音的學者發現第一、二章中約翰用六日的過程來描述基督工作的開始,刻意以六日的新創造作一對比。
基督的新創造就是祂用十字架寶血所買贖的教會,在此有兩點值得我們留意,第一,真理是絕對的,但真理的表達和應用應該因應時代的改變和文化的差異而作相應的調整,這也就是希伯來書作者在1:1-2節中的意思,神透過新舊兩種截然不同的創造表達祂的絕對性真理和啟示,本色神學也應以此為建立的基礎。
第二,教會是新的創造,也是末世黑暗時代的金燈台,信徒是世上的光和世上的鹽,神透過教會(新創造)整體的見証,向這世代發出啟示的光輝,因此福音派神學不能抽離教會,西方大學形式的神學教育因不與教會建立密切關係,不能產生上乘的福音性神學,神學院的神學教育必須與教會保持密切的關係,為教會做神學,在教會場境中做神學,才能做好今天教會所需要的神學。
(三)生命性的神學
「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基督是生命的源頭,有這生命就有光,基督十架所救贖的生命,是聖靈籍神的話語所塑造的生命,因此是世上的光,生命在基督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信徒信主後,分享神的性情(彼後1:4),聖靈籍神的話語塑造這新生命,叫這新生命能活出神的真、善、美,信徒就像基督一樣,成為另類的道成肉身,籍這新生命所散發的光輝向世人作見証。
因此福音派神學重視基督十架的救贖,改變人的生命,並強調真理和生命的經歷,而真正的神學是對神的認識 (knowledge of God) 而不單是對砷的知識 (knowledge about God),在次序上是真理的啟示在先,人再按這真理去體驗神的實在。
今天是人對靈界事物的好奇心越來越大的時代,也是追求心靈滿足的時代,福音派神學必須在廿一世紀強調靈修神學,著重生命影響生命,並以生命去發出道成肉身的光輝。
早在六十年代末期,布魯殊 (Donald G Bloesch) 就已經在 The Crisis of Piety 一書中,建議福音信仰在這時代必須結合改革宗的因信稱義的信息和天主教所關注的聖潔生活,他無疑看中了現代福音派神學不單要注重學術同時也要重視靈命的塑造,但我們卻要強調福音信仰在歷史傳統上有豐富的靈修神學寶庫,值得去發掘和使用。
格蘭士 (Stanley Grenz) 近年來進一步發現現代的福音派已把焦點由理性化的加爾文學術性的信仰轉移到一種重視靈命操練的信仰(見 Revisioning Evangelical Theology 一書),無論如何,廿一世紀的福音派神學強調學術與靈命的整合是必須的,也是健康的,砷的啟示是命題式的,也是生命性的。
(四)文化性的神學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神的兒子來世要成為世上的光,因為世界是黑暗的,這信息強烈地指出,基督來世不但要改變人的生命,同時也要改變人的文化,祂的策略是清楚的,人心必須先改變,然後社會和文化才能得到有效而徹底的改變,基督的福音要改變個人或改變文化成為多時的爭論,其實兩者神都要改變,這是先後次序的問題,而不是任擇其一的問題,主第二次回來就要建立一個祂自己掌權的千禧年國度,但這種政治和社會的更新在基督第一次來時已藉著個人生命的救贖和更新而開始了。
廿一世紀的世界,將是更混亂,更複雜的世界,道德更淪落的世界,在這越來越黑暗的社會文化裡,教會和信徒有責任藉著基督救贖的福音和生命的見證向這黑暗的世代送光。
福音派的神學不但重視生命的更新,同時強調文化的更新,信徒不單要傳福音,也要有社會參與,以前基要主義帶領所屬的教會遠離主流文化,但這種反對社會參與的年代已過去,(只有社會關懷行動而不主張傳福音的教會也已越來越少有),福音信仰在廿一世紀所需要的是一套全面性社會倫理。
結語
廿一世紀是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在互相寬容與接納的氣氛下,神學和倫理將呈現一片混亂,福音信仰所強調的絕對性真理正是時代之所需。
廿一世紀不但是一個思想混亂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千變萬化的時代,福音派所持守的不變真理和不斷更新的表達,正迎合時代之所需,而教會作為真理的柱石和時代思想洪流中的中流砥柱,將成為絕對,不變真理和不變世代的重要橋樑。
廿一世紀將是人類追求靈性滿足的大時代,近年來美圖和香港暢銷書的名單可見一斑,胡恩夢稱新紀元運動為一種靈命革新的運動,同時這運動發展的驚人速度,可見現代人心靈的渴求是什麼,還有E.Q書的流行和東方神秘主義的受歡迎,都給我們看見現代人對生命,特別是內在生命本質的關注和探索,福音信仰強調基督是人生命唯一的真光,正是時代之所需,在一個以感覺尋求真理的時代,福音信仰更應強調理性和感性的結合。
廿一世紀的人類將走內向的路線,注重人權,尋求自我滿足和追求建立自尊,這將與追求大同世界的運動並駕齊驅,人類社會文化也將因道德的黑暗而失去目標和重心,在這種情況下,福音信仰應如光照在黑暗裡,也如約拿必須跳下怒海,平息文化的風浪,道成肉身的神學正是廿一世紀所需要的神學。
原載於《建道通訊》109期,1997年10月,頁2-3。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