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學見證】事奉穆民/梁啟邦

梁啟邦

我是今年入讀道學碩士(主修跨越文化研究)的學生梁啟邦。

我在2002年正式踏入教會:當時的尖沙嘴浸信會西沙福音堂(現時西沙浸信會),雖然每年都參與到內地的訪宣,但當時誤以為,只要每年到不同的地方參加探訪、訪宣等,便完成了神對信徒宣教的使命。

直至2011年到了旺角潮語浸信會聚會,先是因著以前每年參與訪宣的惯性,與教會部分牧者及長執開始固定支援內地一間農村教會,所以每年4次前往該農村教會做培訓,對宣教、支援教會、建立彼此信任等有更深刻的認識;後來更參與每月一次到該教會的培訓工作。

在傳道人的循循善誘之下,我開始認識到神對我的召命是以大使命作為大方向,而因應工作上的特殊引導——在一間專收南亞裔學生的小學作了三年教師——便認定自己事奉的目標群體大致是穆民。

後來到現職的中學任教,以為離開穆民學生,並不符合神在我身上的旨意,但奇妙的事發生了:所有中一、中二學生必須參與自主研究學習。我擬定的題目是從保育方向比較前伯大尼修院和聖約翰座堂,中一的三個非華裔穆斯林學生卻隨機抽中這條題目,而且在探索過程中,其中兩個學生竟主動進入教堂尋找資料!這也是神給我的很大的鼓舞,確認讓我在穆民當中服侍。

自2013年始,我每年都參與四川留守兒童或香港浸信會差會北漠短宣。而在2019年年初,在多番考慮之下,回應神要我服侍穆民的呼召,報名參與香港浸信會差會七月在印尼(南島)為期一週的訪宣。這次是我第一次正式到穆民的地區,接觸全為穆民的民族—馬都拉城(「甜心族」);而這次的服侍,更讓我開始真正明白穆民的生活艱苦、對子女的付出。在沒有熟識的牧者陪同下,發現自己的長短處:容易緊張,不過卻服從及願意付出。神安排我有機會單獨與宣教士相處,在分享中我體會到在穆民地區服事的宣教士的辛酸,神讓我在穆民事奉上做好心理準備。

原定在2019年8月5日晚上舉行的南島七月隊重聚日,因為社會事件而改期,於是晚上臨時與家人一起到附近的轉播站參與港九培靈研經大會。這天晚上,我受了聖靈大大感動,原本很怕在家人面前表露自己屬靈狀況的我,在家姐面前決志全時間事奉神。奉獻的事讓教會牧師知道了,在他查問心事中,認定神對我全時間事奉的呼召是真確的,加上之前神對我宣教及有關穆民的呼召,得知我需要的是跨文化的神學課程,牧師便建議我修讀建道神學院的道學碩士(跨越文化研究)。

而隨着時間的過去,慢慢地,在神的帶領之下,連未信的家人亦開始知道神對我的這份呼召及入讀建道神學院的决心,而且不加反對。而我亦開始預備踏上修讀道學碩士這條路。

原載於《建道通訊》201期,2020年10月。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