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通訊166期

【代院長的話】動盪時代,不變異象 / 陳耀鵬

2011年已經結束。日本經歷海嘯與地震的蹂躪,所引致的核危機仍影響民生與經濟。泰國百年一遇的水災令遊客止步。苿莉花革命使中東幾個國家政治變天。

【那些年,我們一起受裝備的日子】那些年 / 陳耀鵬

那些年,建道只有神學士與基督教教育學士課程,當年學生平均年齡應不超過二十三歲,大部份都是中學畢業幾年之後就入讀的同學,思想與靈命都很容易被學院的師長與同儕的塑造與影響。

【那些年,我們一起受裝備的日子】那些年,我們一起讀神學… / 呂焯安

從建道母院畢業至今,快35年了。
那些年讀神學的人不多,收生準則不太嚴謹。我是1973年10月才入學的,較同班同學遲了整整一個月。

【那些年,我們一起受裝備的日子】那些年,我們一起追尋理想 / 何啟明

自畢業後,闊別母院差不多三十五個年頭;2009年12月25日踏足長洲這個小島,開始了在母院的事奉。昔日畢業時是位二十來歲的小子,現在再過幾年就要「登陸」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受裝備的日子】緬懷過去、擁抱現在 / 郭奕宏

「想當年」是一般長者的特徵,其實也是特權和恩典。沒有相當的年日何來想當年,沒有美麗的過去也不敢想當年,沒有集體回憶的群體,想當年亦只變得孤芳自賞,自我圖醉,亳無共嗚。

【建道主日感受】長洲宣道會 / 李瑞麟

2011年10月23日,我們一行十二人參加了長洲宣道會的神學主日,一方面藉此機會認識長洲教會的特色,雖然會眾並不是太多,卻分了兩堂不同模式的崇拜,

【建道主日感受】金巴崙長老會長長洲堂

第一次到訪金巴崙長老會長洲堂,香港開埠第一間金巴崙長老會。這間約三十人的教會,有一種「家」的感覺,一位牧者,三十位家人(牧養好三十人的教會,也許比牧養三千人的教會困難),

【建道主日感受】長洲永光堂 / Alison Chan

欣賞建堂前輩、堂會傳道人,積極推動差傳;肢體熱情接待,有會友是學院同工,有「家」的感覺;我們與教會彼此認識,也與老師、實習的學兄姊更多交流。

【建道主日感受】便以利教會:一個與主相遇的神學主日 / 林璐芸

多謝學院的安排,讓我們剛入學的一年級生有機會在長洲教會獻詩和分享見証。大家過往都有著不同的事奉經驗,但這是第一次以神學生的身份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