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視野】建道消失的檔案:重尋佈道團的真實面貌(下)[1] / 陳智衡

二.誰是佈道團真正創辦者?

1.被隱藏的另一版本

建道學生佈道團成立的主流說法,是由朱醒魂和梁慕德等新入學的神學生於1915年成立。可是,除此之外,同時亦有另一個歷史說法存在。建道前院長劉福群牧說佈道團創辦者另有其人,那就是建道另一位前院長趙柳塘牧師。[2] 梁家麟院長在百年史中表示,劉福群牧師的說法並不正確。可是,筆者認為劉牧師在建道多年服侍,他必定知道佈道團的主流說法。他或許記錯成立年份,但沒有可能無中生有地硬說另有其人。

除了劉福群牧師外,趙柳塘牧師的女兒趙頌恩亦說她的父親才是佈道團的真正創 辦人。[3] 若非趙柳塘牧師自己私下告訴他的女兒和劉福群牧師,不可能在壓倒性的主流說法外出現另一版本。可是,在主流的官方版本下,趙柳塘牧師是佈道團創辦人這說法根本沒有在佈道團中流傳。而且筆者猜想,即使趙柳塘牧師才是真正創辦人,他也沒有必要跟學生斤斤計較。無論這版本孰真孰假,這版本出現的重要性在於佈道團成立可能不是出於學生主動,而是學院老師安排讓學生參與的。這除了代表著建道百年內所傳頌的版本可能有異之外,在理解佈道團的根本意義上也有很大的分別。

2.建道青年會

誠然,對於趙柳塘是佈道團創辦人的版本,筆者亦有相當疑惑。因為在追查建道和佈道團歷史背景時,發現若說完全由趙牧師獨力構想和創辦,那亦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在佈道團成立前的一年,建道內部曾發生一次嚴重危機。

早在1 9 0 9年,就是學生佈道團成立五、六年前左右,建道曾出現一個學生組織,稱為「建道基督教青年會」,其主要推手是當時建道老師梁永堅先生。[4] 建道青年會成立三年後,據說建道院長王佐華(Thomas P. Worsnip)於1912年因與學院職員及學生發生衝突離職回國,[5] 相信這應該與建道青年會有關。建道院長突然離開後,建道女青年會立即在翌年(1913年)成立,[6] 而推動建道青年會的梁永堅以建道為基地,在同年推動梧州基督教青年會在建道成立。當時梁永堅被各宗派教會領袖肯定,更被推舉為梧州市基督教青年會主席。[7]

因為1912年建道突然沒有院長,當時廣西宣道會的總負責人翟輔民(Robert Alexander Jaffray)立即接手建道院長職位。1914年,翟輔民邀請趙柳塘加入建道老師團隊,並且委以重任。建道內部隨即再次發生嚴重衝突。當時建道26位學生中,有23位都是青年會成員。衝突的結果是梁永堅與二十多位同學一同離開建道往廣東去,[8] 只餘下很少同學繼續學習,包括後來成為華南宣道會重要領袖的黃原素。他曾形容那些離校同學是「撒旦之同學」。[9]

3.重尋佈道團的真正推手

當這些師生突然離開建道後,以建道為基地的梧州青年會立即被連根拔起。筆者認為那是宣道會,特別是翟輔民與青年會的信仰關注分歧所致。青年會並非不關心福音工作,只是當時中國社會動盪,國人都渴求尋找國家富強的方法,因此青年會所辦的活動越來越多關心國家社會的議題,後來更被認為有社會福音派的傾向。可是,翟輔民只關心宣教傳福音的事,所以他未必容得下青年會組織在建道發展,亦相信不願意建道與青年會有這千絲萬縷的關係。最終,與青年會相關的建道老師離職,學生差不多全部離校。建道被迫重新招生,而朱醒魂和梁慕德等人就是這批新入學的學生。

所以佈道團成立前一年,建道其實是陷入這個混亂狀態。當學院剛剛發生這關於學生組織的嚴重衝突後,作為新老師,又或新同學,按常理不宜在這非常時期立刻籌備另一學生組織。所以筆者猜想,佈道團竟然可以在1915年順利創辦,必定有一個更高指示在背後推動方能成事。這更高的指示,必然與翟輔民有關。

翟輔民於1909年從廣西回國休假,就是建道青年會成立的同一年。翟輔民就有三個主要祈禱事項,第一是安南(Annam, 即越南)的福音大門打開;第二是在梧州建立宣道書局;第三是發展建道男聖經學院的宣教教育。[10] 筆者認為佈道團就是第三項他要做的事。佈道團的成立,應該是翟輔民部署往後成立「中華國外佈道團」的早期組織,那是為將來東南亞宣教計劃訓練和選擇合適人材而設。故此後期到南洋宣教的建道校友,多是在佈道團有較積極表現的學生。而趙柳塘應該是被委派與新生接觸,並且籌組新學生組織「學生佈道團」。

所以,筆者認為建道學生佈道團應是在翟輔民的部署下誕生,而非完全由新生偶然發起的。直接創立學生佈道團的固然學生,可是若非在代表院長翟輔民宣教大藍圖計劃下,及得到被委以重任的趙柳塘的引導幫助下,這批剛入學的新生實難以如此順利地在這特殊時間籌組一個全新的、具規模和有系統的學生組織。因此筆者認為翟輔民才是建道學生佈道團得以誕生的關鍵人物,學生僅是執行者而已。這是一個在眾多佈道團歷史刊物從沒有人提出的說法。即使《翟輔民傳》[11] 也未有提及。很大原因是作者林證耶是佈道團的中堅份子,僅從佈道團角度出發,未必能看到翟輔民那個層面的宏大計劃。

三.結論

如果翟輔民才是佈道團成立的關鍵人物,那佈道團的定位宗旨就不是讀神學時也要傳福音,而是讓老師可以透過這組織來觀察哪些同學合適到海外宣教,也讓同學認識自己是否走上宣教之路。如果佈道團存在意義是為了物色海外宣教人才,那麼教會實習和功課忙碌就不是不參與佈道團的原因。因為自翟輔民開始,學生佈道團一直是建道神學院的神學教育一部分,而不是純粹學生在學期間想傳福音那麼簡單。

同樣,若佈道團的成立背後是為了物色海外宣教人材,那麼成員無論對出隊佈道是態度積極和享受其中,抑或是態度消極和勉強應付,這都不是對與錯的問題。因為參與佈道團除了是讓學生在過程中認識自己外,亦是讓學生嘗試了解上帝對自己的帥領。神學生參與佈道團時無論是態度如何,也反映他們有何性格和召命,從而有助他們尋覓畢業後合適的事奉方向。這對神學生而言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1] 此文章曾於2017年6月5日佈道團早會分享。
[2] 劉福羣:《十架與冠冕》,頁146-147。
[3] 趙頌恩:〈趙柳塘牧師傳略〉,《懷念趙柳塘牧師》(香港:靈水出版社,1986),頁58。
[4] 〈梧州宣道學校青年會之宣道精神〉,《青年》第十四卷第12號(1912年1月1日),頁312-313。
[5] 趙柳塘:〈基督教會四十年之我見〉,羅腓力編著:《宣道與中華》(香港:宣道出版社,1997),頁189-190。
[6] 〈梧州建道書院基督教青年會之五週年紀念〉,《青年》第十七卷第8號(1914年9月1日),頁187-188。 
[7] 〈梧州宣道學校青年會之宣道精神〉,《青年》第十四卷第12號(1912年1月1日),頁312-313。
[8] 李天任:〈建道初期憶述〉,《建道神學院七十週年紀念特刊》(1969),頁15。
[9] 黃原素:《我的七十五年》(香港:宣道書局,1971),頁22。
[10] R. A. Jaffary, "Greetings from South China and Annam," The Alliance Weekly, vol. XLV, no.6 (November 6, 1915), 88.
[11] 林證耶:《翟輔民傳》,修訂再版(香港:宣道出版社,1981)。

原載於《建道通訊》190期,2018年1月,頁15-17。

作者簡介

陳智衡

神學研究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