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佈道團】佈道團發展歷史(二)/潘斯剛

佈道團的轉營

踏進六十年代,因應新的需要,佈道團也作出一些改變。在六十年代未期,主日學部由兒童部所取代,主日學的工作撥歸長洲各個教會推行。這部於是改在星期五出發,工作內容包括在長洲的西灣、北社和圓桌村進行街頭佈道,以兒童為對象。同學們需要花時間和心思去設計,製作不同的教材,準備詩歌和金句,以及編制一套單元性的街頭佈道課程。有需要的時候,也會舉辦一些大型的佈道會,攤位遊戲和嘉年華會等。五、六十年代期間,同學由於功課壓力較少,而周末實習也末被納入課程要求之內,所以能較為專注於佈道團的專奉。在六十年代末期,佈道團大概擁有八十多名團員,組織上已算龐大,所以同學們在佈道團中除了可以吸取一些佈道經驗外,負責領導的同學也間接掌握了一些推動和策劃行政工作的技巧,這方面對於同學畢業後,在教會負擔行政工作提供了某程度的訓練。到了1971年,佈道團正式成立監獄部,當時有關當局只批准同學在男性監獄及勞役中六進行佈道,因此部員必須是男性。他們每周都要花很長的舟車時間才可到達不同的監獄,其工作內容包括領詩、講道、陪談和輔導等,有時候在暑期仍然要繼續出發,因此工作量相當繁重。此部後來改稱為懲教所部。另外在1976年,水面佈道部的工作因著環境的轉變而暫停。

直到八十年代,佈道團的組織又有了新的轉變。八十年代初期,影音部的工作取代了音樂部,他們除了負責分配佈道團聚會的司琴、領詩,和音響器材操作的事宜之外,每一屆都會攝製一套幻燈劇,整個過程由資料搜集、劇本創作、動畫設計以至拍攝及錄音,均由同學負責。這方面的學習增進了同學很多在影音方面的知識。另外在1982年,因應大量越南難民湧入本港,佈道團又成立了難民部,這部的工作主要是在不同的難民營中開設成人和兒童聚會,或者進行家訪及個人佈道工作。在節日時,也會舉辦一些大型佈道聚會。並且每年在冬季來臨前,部員也會幫助收集一些寒衣,供給營內的難民。但由於營內難民的流動性大,因此,跟進工作不容易維持。再加上語言的障礙,更加深了部員工作的困難度。在1985年,佈道團有較為大幅的轉變。宣道部、兒童部和逐家部互相合併而成為長洲部,擔負起所有在長洲本土的佈道工作。這部本身分為多個不同組别,負責在學校、老人院中開設團契和舉辦福音性聚會。另外,長洲部也會協助教會的一些團契工作,或開設一些興趣班和籌備佈道會等。由於工作繁重,所以佔用的人手也特別多。換句說話,由1985年開始,佈道團的結構巳經轉變成現時的情況,除了團長,文書,司庫,靈修外,就只餘下五大部,包括長洲部,難民部,懲教所部,文字部和影音部。在1988年,由於佈道團修改團章,因此,將五大部統稱為事工科,而其餘的則稱為行政科。現時的佈道團有九十多位的團員,其中以長洲部和懲教所部所佔的人數較多。

結語

佈道團自梧州期至現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雖然在組織和結構上經歷了不少的改變,但很多離校已久的校友,仍對佈道團有一份親切的感覺。佈道團的經費一直以來都有賴校友們的奉獻支持,他們也時常在禱告中記念佈道團的工作。雖然今天佈道團的工作,也許為同學帶來不少挑戰,因為同學們除了要應付學院繁忙的功課及周末的實習工作之外,還要再撥出時間在佈道團事奉,可想象其中壓力不小。但當同學們所做的工作產生果效,有人願意決志信主,這便成為一種很大的激勵,支特他們繼續進取。無論如何,佈道團事奉的經驗,已經成為很多同學難忘和值得記取的回憶。

原載於《建道通訊》116期,1999年7月,頁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