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見證】上主藉神學鑄造人 / 鄭穎塱
按保羅.利科(Paul Ricoeur)曾言:「見證就是以語言、作為、行動、生活來證實一個概念、意念。」在此,我希望藉文字分享故事,見證上主怎樣藉神學鑄造人的生命。
在這三年間修讀神學,重新拾起書本來閱讀,重新提起筆桿寫作,我不斷地發現我正在學習的、所閱讀的並非抽象的理論和知識,而是不同的小世界。每次的閱讀就好比行山、或者似是旅行一樣,我去到不同的地方,站在不同的立足點,以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詮釋自己身處的世界。以比喻來說,這就像你爬上獅子山山頂時,眺望到九龍巿區原來只是一塊塊的積木;去到郊外時,就會看到香港原來有非石屎的綠草森林。
實際來說,思想上的神學旅行怎樣鑄造我的生命呢?
故事一:自從身邊不少的朋友都移民離開香港,或者出國讀書升學,香港彷彿失去盼望一般,此地的將來是陰暗低沉的迷霧,大家都認定「沒有最差,只有更差」。不過,當我牧職實習牧養兒童的時候,接觸到他們的天真可愛,我不自覺萌生一種感動:「或許我可以留在香港守護好這一代的兒童,讓他們擇善固執,承傳基督的品格和精神,仍然可以成為希望。」這種內心的感動,在我行入莫特曼的「神學山頭」時,得到某種的印證。當我閱讀《盼望神學》,立足在莫特曼神學的山上,我見到自己的城巿仍然有盼望。因為,一方面,聖靈——作為生命之靈仍然在工作運行,祂的足跡就在於這一代的兒童,讓我瞥見未來是可以有所不同的;另一方面,由盼望神學的山峰來觀望,上主所應許的將來並不是由現在現實的可能性、或由人類發展出來,而是由上主的應許和祂超自然的介入所促成。祂仍然是歷史的主宰。所以,這一次莫特曼的神學旅行讓我尋到留在香港的盼望和原因。
故事二:當我闖入布魯格曼(Walter Brueggemann)的山頭,立足在《先知式想像》的山峰之上,我見到教會與基督徒不單擁有「眾人皆祭司」的祭司身份,更加被賦予「先知」的角色。所以,我想透過行動實踐、又同時探索基督徒如何在這世代實踐先知角色。在去年6月4日,我連同幾個弟兄姊妹在街頭表演默劇,透過默劇做出具象徵性、隱喻性的行為藝術,提醒人不要忘記歷史發生過的事,抗拒政權沖淡未被平反的記憶。
所以,所謂的讀神學,其實不只是研究神學、鑽研神學,更加是一種生命與神學思想交融(fusion)的經驗。容我戲言表達:我閱讀神學,神學「荼毒」我。在這被「荼毒」、即心意更新的過程中,我逐漸更加甘心,慢慢更加樂意,為基督成為愚拙的跟随者。所以,在我三年讀神學的經歷中,我體會上主的而且確使用神學教育鑄造人生命。我就如此作見證,為建道的神學教育留下這一塊雲彩。
原載於《建道通訊》208期,2022年6月,頁10。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