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一點點的憂慮,一點點的提醒 / 張慕皚
回來香港事奉已經進入第四年,在過去三年多的工作中,看見神在多方面施恩賜福給香港的教會,特別發現在機構和教會中有很多創新形式的事奉,實在令人鼓舞。
但在這幾年的事奉中,卻不得不為香港的教會有一㸃㸃的憂慮,因為發現很多信徒,機構和教會失去了傳福音和差傳事工的異象。在一個充滿問題和困擾的大都市中,信徒積極的去關懷社會是義不容辭的。可是,當社會關懷的熱誠超過了傳福音和差傳的熱誠時,就成了令人擔心和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價值觀上,關心人的靈魂,總比關心人的身體重要,故此主耶穌說:「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把主的教訓用在社關上,我們可以這樣說:就是我們在香港有最有效的社會行動,剷除了所有罪惡,改革了所有的不良社會制度,以致人人安居樂業;但如果香港仍然是一個沒有神,沒有指望的社會,香港人在這烏托邦中最多也祗能享受幾十年的物質和肉體的繁榮,以後就要進入永遠的和最痛苦的刑罰裡去。難怪耶穌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可8:36)
關於社會關懷,近代西方教會給我們一㸃點的提醒,值得香港教會去深思和反省的。
(一)在原則上,傳福音和社會關懷是一個不能分割的事奉,但在實行上,先後次序必定要清楚,否則很容易便叫社關的熱誠掩蓋了傳福音的使命。美國世紀初的學生志願運動便是一個好例子,在J.R. Mott and Robert Wider的帶領下,以鼓勵大學生參加宣教運動爲目標,後來加上社關的目標,很快社關佔了上風,傳福音的熱誠大減,整個運動隨而瓦解。
青年會的運動也是同樣,起初以向投入大城市工作的人傳福音爲目標,後來社關的事工漸漸把福音的事工推出門外去。
有鑑於此,現今一般福音派的宗派都實行把專做傳福音的差會和專做救濟的機構分開。香港的「學生福音團契」和「突破」的分家也是明智之擧。
(二)教會的使命是傳福音,傳道人亦應專心以祈禱傳道爲事。教會的社關應以福利和服務爲主,亦應在教會裡教導社會行動的原則,然後容許信徒出去參與社會上的改革行動。在過去二十多年來美國很多教會的牧師帶領教會積極參與改革行動,結果發現教會在增長上不單受阻礙,而且很多會友因而離開教會,因為教會沒有提供他們渴慕得到的屬靈供應,在1965至1975年間,The United Presbyteria Church失去三十七萬五千會友,而The Episcopal Church失去五十七萬五千會友,根據Peter Wagner的分析,都因為他們的牧師們帶領教會積極參與社會之改革行動,因而忽略了傳福音和屬靈的供應。
(三)過去幾十年北美洲教會的社關給我們另一個教訓:越積極參與社會改革的教會和牧師,他們的社會影響力就越少,理由很簡單,社會問題多很複雜,必須具備專業知識去了解,教會領袖隨便發言,很容易叫有識之士看不起傳道人和教會。而且社會問題多具爭辯性,教會的立場很容易帶來別人的誤解;因此,教會必須小心發表宣言。
我們極同意香港的教會和信徒應盡力關懷社會,傳全人的祝福。但當我們覺察到社會關懷的熱誠遠超過差傳和佈道的熱誠的跡象時,心中不免有點擔憂,香港的教會應起來多傳福音,用平安的福音去穩定人心,否則異端邪教會乘虚而入。
原載於《建道通訊》50期,1983年10月,頁1。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