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兩件難忘的事 / 張慕皚
一間神學院能夠維持一百一十年之久,還能隨時代變遷去迎合教會的需要,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當然是神的恩典,但人事的配合也是叫人忘不了的。
有分於「建道」的事奉當然是我的福分,更是神的恩典。回顧過去在「建道」的廿五年事奉,不但看見了神的作為,也看見了同工同心的寶貴,在此將在「建道」的那些年日中的兩件事與大家分享,籍此數算神在我身上和「建道」家中的帶領和保守。
(1)選擇「建道」的事奉——神學院畢業後在加拿大宣道會神學院任教了七年才回港事奉,雷城(Regina)有舒適的工作環境,教授團隊和學生群體都相處得很融洽,當時已有最大群的華人神學生和富有挑戰性的華人教會事工的參與,在很多人看來留在北美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總有一個感覺,就是西方神學教育已上軋道,而華人神學教育還在起步的階段,若我離開在「雷城」的職位,有很多人等著填補空缺,但當時華人神學院的人材還是很缺乏,作為一個華人神學教育工作者,總有一份責無旁貸的感覺,因此回港事奉的事也就沒有甚麼掙扎的需要。
當時回港事奉也有其他的選擇,那又為何會選擇了「建道」?
記得當時的加拿大神學院來了三位「建道」同學,就是從南美宣教回來進修的陳慈恩和郭志茜,還有蕭保羅。兩位宣教士的愛主和傳福音的熱誠給我看見了「建道」的神學教育質素,也是他們在閒談中鼓勵我認真考慮回港事奉的需要;同時蕭保羅在我的神學課上成績優異,中英文都好,更給我看見「建道」是一間學術與靈性並重的神學院,再加上過往在不同場合中所接觸的「建道」校友,都給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所以當滕近輝牧師誠意邀請我回「建道」事奉時,便很快看出這是神的旨意。
「建道」校友的質素反映了當時「建道」老師團隊的質素,是「建道」最好的見證和推介,「開荒、吃苦、火熱」和學術與靈性並重的優美傳統是值得堅持下去的。
(2)建道面對九七——投入建道事奉的決定可算是影響我一生的決定,而在「建道」的廿五年中,有關「九七」的決定可算是影響「建道」深遠的一個決定。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九七」問題浮現,正值建道在進行課程改革和籌款興建新院舍以配合課程發展的需要,當時教會內外很多人都不看好香港的「回歸」因而掀起了一場移民的熱潮,而教會中有資格移民的都是一群傳道同工和信徒中的中堅份子。而當時帶來給我心靈最大衝擊的,是在一次宣道會教牧同工和義工領袖的退修會中給我看見的,當我站在講台上望下去時,心中嚇了一跳,就像自己是面對著一群教會的青年團契的團友講道,突然深深覺察到「九七」問題對教會衝擊的嚴重性。但感謝神,在那段日子神沒有放棄祂的教會,當我面對台下年紀很經的一群傳道人時,心中沒有難過,也沒有為教會灰心,相反的是心中湧流出感恩,因為神在那年代為自己興起了一群年輕有為的傳道人為祂的教會做守望的工作,我又何必為神自己的作為擔憂!
在大家對前景不看好的情況下,院外很多校友和其他關心學院的人都極力主張學院停頓一切發展,但神給我們的看法卻不是如此,就算為局勢作最壞打算,在有限的年日中,更應為香港教會訓練更多人材,何況局勢不一定是壞的,因此把握機會盡力而為,然後隨機應變,才是正確的做法。記得當時一群大學生來訪問我關於對「九七」的看法,他們得知我的看法後極為失望,以為我應主張教會化整為零,才有生存的機會,而神學教育更應澈底改變才能面對未來,以不變應萬變是不智的。
在這種種壓力之下,只好召集了一個臨時院董會商討此事,會中發現當時的院董們都一致主張學院應繼續一切的發展事工,不應停下來,院董會主席滕牧師更表明,若神要學院的建築計劃停下來,奉獻自然會停止,院內的同工也對繼續發展學院事工表示支持。
在這件事上,深深體會到神的看顧和帶領,同時也看見同工們在學院的發展上能夠同心,是件極寶貴的事。
建道的神學教育是建立在前人所立的根基上,先是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林前三11)還有過去一百多年建道在不同年代的同工的教導和校友的見證。一百一十年所累積的屬靈資源是何等的豐厚,就讓「建道」在這寶貴的根基上繼續建造下去。
原載於《建道通訊》158期,2009年11月,頁4-5。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