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建道與香港的未來 / 張慕皚

「六四事件」之後,港人對香港的未來信心大失,很多人千方百計想離開香港。但別忘記大部份的香港人想走也没法走,這此人的徬徨與焦慮不是外人可以想像得到的。

在這種情况下,投資者不敢輕舉安動;有的望而卻步,有的只作短綫的投資。在「屬世」的事業上,這是未可厚非的,甚至可說是智慧的表現。

神的子民不應把這種「屬世」的眼光,用在「屬靈」的工作上;主張教會、機構和神學院考慮搬遷,尋找後路或是在發展工作上探取觀望的態度,減縮人力和物力的投資。歷史告訴我們,過去幾十年中國大陸教會的情况也告訴我們,當環境越黑暗、局勢越嚴竣,人心越不安的時候,也是人最需要福音的時候。教會不起來大力發展福音工作、關懷社會,不但坐失良機,更叫異端邪教有機可乘,應運命生,迷惑人心。

香港現今的局勢,應被視爲屬靈大收割的黄金時代,教會和神學院必須趁機大量投資在福音事工和訓練人才的事上。回顧八二年時,「九七」問題開始浮現,建道正籌劃各方面的發展,有人以爲學院不應繼續投資在擴建校舍上。但感謝神,當時的院董和同工卻一致認爲學院的發展不應因局勢而停頓下來。在神的帶領下,學院在擴建和課程的發展上,不遺餘力地繼續前進。爲此,建道將在未來一年中投資五百至六百萬元興建已婚學生宿舍、課室和同工宿舍,神也奇妙地為我們預備了所需的經費。課程方面,學士和碩士的各種學位課程和証書課程也都相繼按照教會的需要開辦了。神也爲香港教會的需要呼召了不少信徒進入神學院,今年就有超過二百位投考各類課程的信徒,建道又豈能在這明確的需要下退縮不前。

「六四事件」之後,香港的局勢更顯得複雜和命人憂慮,因此又引起一些關心香港的人對神學教育的發展有所質疑和掛慮。因而在此我們必須對建道在未來的動向上有以下的肯定。

(一)旣然教會在人心不安的局勢中應把握時機積極植堂和傳福音,給香港人帶來眞正的平安和盼望;神學院應相應努力地繼續發展,爲香港教會的需要訓練全職傳道人和積極事奉的信徒領袖。

(二)建道的神學教育應列意爲香港訓練人材,由於傳道人比較容易移民到一些西方國家,難免有人想到藉讀神學而達到移民的目的。但我們相信進入神學院的同學都應該清楚神的呼召,願意活在神的旨意中;但同時對香港存著強烈的歸屬感和承担。建道在未來的日子中,應在這方面加強對同學的教導和勉勵;但也不排除神在將來的日子中帶領其中一部份傳道人離開香港,到別處牧會或當宣教士。

(三)建道的神學教育應加強對同學們社關意識方面的培養,過去,神學院在佈道和差傳方面都非常著重,這種傳福音的熱誠必須繼續下去。但在政局的改變和社會問題不斷湧現的未來日子中,神學生在政治和社關的課題上必須打好穩固的根基,才能帶領教會邁向「九七」,面對時局的冲擊。其實在過去幾年中,建道已先知先覺地逐漸加強一些有關中國教會史、政治、社關等的課程;在延伸課程和出版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的教導和資料。但「六四」之後,在這方面的關注應繼續加強和深化是肯定的。

(四)靈命進深的培育更是面對時代挑戰最重要的裝備。香港教會面對的是一個艱巨和充滿突變的未來。在很多人充滿疑慮、恐懼和無助的情况下,相信只有一些肯徹底委身於主耶穌、教會和這個失落世代的傳道人和信徒,才能在波濤洶湧中作中流柢柱。單是滿頭腦的知識和理論,是不足應付時代的挑戰的。

(五)建道應該與教會維持更緊密的聯繫,神學院爲服務衆教會而設,更爲教會訓練人材,因此教會與神學院維持緊密的關係是必須的。在這方面,首先我們願意教會明白,神學院乃協助教會訓練傳道人的機構。教會把信徒送到神學院後,還須繼續關懷他們。第二,在神學生的實習操練上,我們盼望教會能提供更很多的機會。第三,我們盼望教會除了在實習上與神學院同工外,更盼望在教導信徒的工作上給我們更多的意見。教導信徒是教會的職責,神學院只能扮演協助的角色;因此在延伸課程上,最好由教會在需要時,個別或聯合數間堂會,邀請神學院開辦適合教會需要的課程。

或許香港的未來眞的是荊棘满途,但我們深信主的恩典夠用,在環境越黑暗,神的子民越感覺無助的時候,也正是神彰顯祂的大能的時候。

未來的一年,學生人數增多不少,需要弟兄姊妹和教會爲我們更多禱告。人手不足、經常費的缺乏,是面前發展的隱憂;懇請支持我們的弟兄姊妹和教會在經濟上給我們更大的支持。神學生所交的費用,只佔學院所需經費的三分一,其餘三分二要另外爲他們籌募。學生增多,這經濟的担子就越重,因此我們盼望更多教會和弟兄姊妹在禱告和經濟的支持上與我們同工。

原載於《建道通訊》77期,1989年9月,頁1-2。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