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我對香港教會的未來常存盼望 / 梁家麟
讀保羅寫給提摩太的信,被以下一句話深深觸動:「我在叫萬物生活的上帝面前,並在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面前囑咐你,要守這命令,毫不玷污,無可指責,直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顯現。」(提前六13~14)
保羅援引天父上帝和耶穌基督的權威勸勉提摩太。前者強調創造論,後者突顯救贖論,上帝是創造與救贖的上帝。有說這兩句話是早期教會的水禮認信文。
今天仍顯上帝作為
保羅稱呼天父為「叫萬物生活的上帝」(或譯作「賜萬物生命的上帝」),就是說,上帝維繫著整個宇宙的運轉,讓所有生物按照自然規律來發展,生生不息。這裡強調的不是源頭,而是持續不斷的綿延過程;不是昔日某一個時刻,而是恆常的現在。上帝既是萬物的創造主,卻又是使萬物繼續繁殖衍生的護理者。源頭(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與我們只有間接的關係,過程(叫萬物生活的上帝)卻與此時此刻直接關連。我沒曾與聞上帝從無到有的創造,卻一直經歷祂使有繼續成為有的作為。
從無中創造萬有是明顯的超自然神蹟,讓萬物生生不息卻是無聲細語的上帝作為,只能藉認信而看見。
上帝的作為不是一個記憶,而是不斷印證和更新的經驗。
對香港和中國而言,上帝一直保守帶領我們整個民族,垂顧這個小島上的老百姓。祂不僅帶領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教會爆炸性地復興,也憐憫祂的子民面對今天種種掣制肘和壓力;祂不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賜福香港經濟騰飛、民主意識萌芽,也守護著我們應對今天的經濟轉型、政治困局。我們在困難中,上帝不離不棄,常與我們同在;祂是我們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的源由,也是我們賴以面對喜怒哀樂的屬靈力量。
時間流轉,萬物在變,上帝不變。不變的上帝是我們所持守的盼望的根據。我從不對香港絕望,不對香港教會絕望,也沒對中國和中國教會絕望。凡事盼望,凡事相信。
任何處境皆作見證
對耶穌基督,保羅的介紹更有趣:「向本丟彼拉多作過那美好見證的基督耶穌」。沒提耶穌基督的受死、復活和升天,乃至榮耀的再臨,僅說祂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的生平片段。保羅強調耶穌做了一個美好的見證,這大概指祂沒有給彼拉多尋出任何真實罪狀,並且在受審時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表露了自己的智慧和神性吧?!
不過,作為受審判的犯人,最終還得接受一個不合理的判刑,屈辱地給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都難以想像這會是一個見證,遑論是美好的見證了。耶穌基督堅毅不屈地面對強權,面對不公義的恫嚇迫害,至終陪上了自己的性命,這個階段怎樣看都不能說是勝利;我們最多可以說,祂在第三天從墳墓中復生,才是得勝的時候吧?在巡撫的官邸裡,沒有五餅二魚或履海的神蹟,沒有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的大能,耶穌以徹底無助無能的囚犯面貌示人,這是奴僕形象的最高彰顯。但是,保羅卻宣稱這是耶穌基督作見證的時候,不是高姿態的君臨天下,而是以信心和盼望,穿越現實的黑暗,這是一個隱藏的得勝。
我不曉得保羅為甚麼會刻意提及耶穌這個生活片段,並以之作為他援引耶穌的權威時的例證。我只據此知道,原來在黑暗中的堅持,都可以是一個榮耀的見證。
如此,我們在平日的作息事奉中,在謹守崗位、履踐各種人間責任時,仍能經驗上帝的繼續帶領和保守。我們在面對一個不友善甚或敵對的環境,得以軟弱、被輕蔑、遭受指責唾罵的姿態存活時,仍能為主作見證、並成為見證。沒有任何環境可以限制上帝的作為,沒有任何時勢可以褫奪我們的福音使命,沒有任何外因可以動搖我們對未來的信心和盼望。
生活、生命、使命
保羅接著的勸勉是甚麼?參閱提前六6~19,主要是三個要求:
第一,價值觀重整:不與世人一起競逐人間的名利,拒絕被物質轄制,學習過一個倚賴上帝、又滿足於上帝安排的簡樸生活。
第二,靈命品格追求:擁有屬靈的品德,諸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
第三,實踐福音使命:為真道打美好的仗,佇候基督的再臨。
這三個道理雖然簡單,卻對應了今天香港教會的真實需要。
我們需要一群真箇不屬於世界的基督徒,來撼動這個世界。
這個過分世俗化的世界,為人預鋪了一條又一條的生活軌跡,讓我們隨眾而行,彷彿沒得選擇:怎樣被教養成為優質兒童和青少年?讀甚麼書?選甚麼職業?如何進修和上位?何時上車置業?如何結婚育兒?如何培育下一代成為優質兒童和青少年?…此外,在衣食住行、工作與休閒各方面,也都訂定了難以抗拒的潮流、品味和標準;只要緊貼世人的腳步,不落人後,便肯定耗盡所有時間精力,不會有追求敬虔和實踐使命的空間。
不要轉移視線:職青階段(25至40歲)的離教率高企,跟教會的政治立場和事工路線只有甚少關連,許多人其實是給超忙碌的工作和消遣擄去。每天10小時工作和3小時娛樂,很難為信仰和教會生活挪出位置。
我們愈是壓縮自己的需求,過簡約的生活,便愈能擁有心靈的自由和實踐使命的空間。
我們的生命需要更徹底地福音化。信仰必須全盤翻轉和顛覆我們的舊有生命,而非僅僅是作為舊有生命的補充。信仰不是為現實作解說,而是要改變現實。
我們的言語和思想有時顯得激進,但在行動上卻盡為保守派,愈年輕愈是保守。在信仰上僅作有限投注,生命保留許多自留地。我們可以呼籲教會停辦大型聚會、賣掉教產來賙濟窮人,卻不是變賣自己所有來賙濟窮人。像斯托得(John Stott)所說:我們需要更激進的耶穌門徒(radical disciples of Jesus)。
我們需要更專注、更盡力地投身福音使命。不錯,今天傳福音並不容易,人們對信仰興趣缺缺。但只要我們活出不一樣的生活樣式,顯出不一樣的生命氣息和韌力,還是可以吸引許多勞苦擔重擔、如羊走迷的人靠攏,從而直面耶穌基督。流於口號的信仰,肯定是軟弱無力的。
不要質疑教會的存在價值,不要懷疑聖經真理的有效性,不要懷疑福音的大能。基督教不會在人間成為落伍過時,陰間的權勢不能勝過教會。我們對香港教會和中國教會,常懷信心和盼望。
我們對未來是不可救藥的樂觀主義者。
後記:這是在院長任內最後一篇院長的話了。幾經思考,不再作教會問題的診斷,只想返璞歸真,表達從聖經而來的一些對教會未來的信念。求主賜福香港和香港教會,賜福建道,和每位與建道同行結連的人。
原載於《建道通訊》192期,2018年7月,頁2-4。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