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建道的薦書 / 梁家麟
去年十二月兩度赴華,在廣東增城與上海分別探望了兩位建道的老校友。
第一位是在增城基督教會的王仁浩校友,今年已八十五歲了。他是在1935年畢業的。自解放後,一直在增城工作,期間經歷了許多的艱辛與創傷。八十年代中期,教會重開,發展仍受限制。去年在市政府的協助下,重建教堂,又聘得一對剛自廣東協和神學院畢業的年輕傳道夫婦為生力軍,事工發展才稍露曙光。如今王牧師已行走不便,思想亦不大靈光,整天留在家中,由八十三歲的師母拂。
當他得知有母院的師生來探望他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激動,久久說不出話來。畢竟闊別數十載,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他只是不停重覆說:「真好,學院有人來探我。」但是話短情長,我們都確認彼此的感情未斷:建道以每一位忠心事主的校友為榮,校友們也以身為「建道人」為榮。「開荒,喫苦,火熱」精神,絕不僅是一句漂亮的口號,乃是每一位校友用血與汗親自兌現的事奉目標。最後,我們圍繞著他,同唱於他在校時仍不是校歌的校歌:「要忠心」,藉以自勉互勉。
十二月底,我與邢福增先生往訪上海,在演離開前一晚,一位牧師送來一筆為數一千人民幣的款項,說是由一建道老校友謝洪恩姊妹奉獻給母院的。我們非常詫異,畢竟由國內奉獻金錢給香港,經我手的這算頭一遭。
翌日赴機場前,我們堅持要去探訪她,親自答謝及問安,結果在一間樓房的狹小房間內,我們實在地握著對方的手。謝姊妹在1936年進院,唸了兩年書,也做了一年實習,便因梧州淪陷日寇而被迫離院,故沒有完成整個神學課程,她輾轉流落上海,曾在戚慶才所主辦的神學院唸了一年。後因日軍再陷上海而中輟。結果神學唸不成,當了幾年教師,然後結婚生兒。在五十年代,因著政治壓力,曾一度棄主,及後偶然聽福音廣播而悔改歸回。教堂復開後,積極在教會參與事奉,引人歸主。
在與我們見面時,謝姊妹坦然與我們分享她為家人之未信主(丈夫曾是熱心信徒,跌倒後不肯回轉)而受傷,並且也常有虧欠上帝的感覺。她沒有為一生坎坷的歲月抱怨上帝,她只認定自己是個恩情的負債者。
她有收閱學院的通訊,知道我們有一個「提摩太計劃」,雖然她說不明白這是甚麼東西,但卻毅然將她的積蓄(她每月只有一百四十元退休金收入)奉獻出來。用不著理解,只貴在行動。
在眼淚與禱告中,我們互相勉勵要為福音使命更拼搏。她承諾不斷為建道付上膝頭的代價,我也答允在禱告中提到她的家人的名字。
「建道校友遍天下」,這應不算矜詩之言。我們相信,不論是跨州越海的名牧,抑或寂寂無聞的小僕人使女,都是學院極其貴重的「產業」。您們是建道的薦書。沒有您們的見證,神學教育事奉就是徒勞無功的空架子。
承先啟後,我愈來愈珍惜「建道人」的身份。
原載於《建道通訊》95期,1994年3月,頁14。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