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與仇恨之間── 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和日本基督徒/陳敏君
時間游走到2015 年,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已是七十周年,這段歷史值得記念和借以為鑒。二戰時期的中國基督徒與日本基督徒關係如何? 2015 年6 月30 日, 松谷曄介牧師以「友誼與仇恨之間」為題,奏出兩國基督徒的五部交響曲:
第一部:日本基督教和中國基督教的友誼時代
松谷牧師介紹最早期來往中日兩國的傳教士有Francisco Javier、James Curtis Hepburn、Channing Moore Williams、Samuel Robbins Brown 及Robert Samuel Maclay;他提到郭士立翻譯第一本日文聖經(約翰福音書);及日本的武士階層共享中文翻譯聖經的成果;並且把珍貴的日本基督教聯盟和中華全國基督教協進會修好使節團的圖片供大家欣賞。可見,在人才和資源方面, 中日兩國同心同德。
第二部:日本官方對中國大陸的宗教政策
松谷牧師提到當時日本透過外務省和文部省的基督教政策來促進中日關係,更展開安撫民心的工作,背後日本有其管理中國基督教會的目的。由於日本無法干涉由歐美到中國的傳教士的外交權,所以沒有因不同的基督教政策而成功達到目的。
第三部:中華基督教團的成立
在各政策不果時,又巧逢歐美傳教士不得不回國,日本成立華北中華基督教團,是本着幫助中國基督教會自治自養自傳的宗旨。另外,也成立華中(華東) 日華基督教聯盟,利用各日本及中國地方教會領袖,就日本方面是為防止諜報、促進親日工作以及隱藏日本對中國的強迫性;就中國方面是為保護以及維持教會生存,也促進教會的主動性。松谷牧師補充說:「在戰事時期, 各人對中華基督教團的作為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中國基督徒與日本基督徒的關係
松谷牧師引用多個日本及基督徒對中日教會或時代的看法, 以說明中日基督徒之間的友誼與仇恨。日本方面,例如賀川豐彥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放棄以前的唯愛主義,支持日本建立大東亞共榮圈;阿部義宗強調要把恩惠注入中國教會以配合大東亞建設,沒有任何傷害中國教會的目的;矢內原忠雄支持王明道不加入華北中華基督教團,是為幫助中國基督教會獨立。中國方面, 例如江長川批判在華的日本基督徒都是為了日本國家的利益而來華。駱振芳是欣賞日本基督徒以愛和平的心參加中日基督徒團契或教會;繆秋苼是盼望中日和好, 雖然在戰爭中,仍呼籲中國教會要包容日本基督徒。這些中日基督徒之間互通的看法,是顯明主內團契精神沒有因政局而受影響。
第五部:今後的友誼與和解──挑戰與盼望
松谷牧師指出在戰後,雖然中日之間有移民情況,但基督徒之間交流不多,這是未來中日港教會要面對的挑戰。松谷牧師更語重心長地道明:「祈盼建立一個促進交流和培養人才的機構, 好好禱告如何面對將來,首先考慮歷史!」
五部曲奏樂完後,餘音繞樑的情況引發聽眾對古今中日關係有激盪的提問。最為深刻的兩個問題是:一位聽眾問到在當時完成任務的牧師回日本,有否受提問中國教會或政治情況?松谷牧師指出牧師們大都以美化的角度去看待或回應這事;另一位提出日本信徒是否民族主義高昂過信仰?松谷牧師對這情況的存在不置可否,指出更多基督徒把兩者結合起來,重點在戰後的反思, 有些牧師是悔悟的,但大部分則沒有。有關中日間的人與事,實在是叫人難以忘懷,如裊裊餘音未了。為明天更好祈求,願中日基督徒同心為主奏出凱旋曲。
原載於《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通訊》64期,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