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悅與期許――寫在廖炳堂博士的《靈修神學》出版後/梁家麟
我是廖炳堂博士新作最早期讀者的其中一個,從電子檔案到付梓出版,對這本厚甸甸的巨著,頗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回想十年前,張慕皚院長提出出版華文神學教科書計劃,為普世華人教會供應一套道學碩士程度的教科書,初擬出書四十餘種,覆蓋神學課程每個領域,邀請華人神學工作者執筆,並提供較為豐厚的研究和寫作補助。由於計劃所需經費龐大,為免影響常費運作,由建道基金會直接籌款推動。
從一開始,我們便不打算讓這套神學教科叢書由建道神學院的同工壟斷,故特意邀請香港及海外好些神學院的學者參與,希望突顯叢書的大公性。第一部出版的是孫寶玲博士的聖經詮釋學,第二部是區祥江博士的婚姻輔導,兩位作者都不是建道的同工。廖博士的這部靈修神學是系列出版的第三部,也是首位建道同工完成寫作任務,作為計劃的其中一位主事者,也忝為作者的同工,心中自然有說不出的高興。
一幌眼,十年便過去了,拖沓蹣跚,才有第一批三部的初熟之果呈獻出來,要非參與其中,很難具體描述箇中面對的各種困難。首先,每位受邀的作者都百務纏身,從事華文神學教育的人甚難專注於教學和研究,要撰寫大部頭數十萬字的學術作品,可是心靈願意而肉體軟弱呢。其次,由於這個計劃是採取邀稿的形式,受邀者都是所屬領域的尖子,已建立一定風格,對個人的研究成果深具信心;故在交來書稿後,倘或編輯有任何關於內容或格式的修改要求,都將是困難重重的。叢書編輯組一眾成員,都嚴守學術水準要求,故不惜破壞多年友好關係,最大程度地堅持編輯原則。修改一部作品,往往用上超過一年的時間,曠日持久。
這裡得特別向張慕皚博士、鄺炳釗博士、黃碩然博士和黃玉明博士致意,沒有他們的無私付出與竭誠參與,整個計劃肯定會胎死腹中。謝謝每位作者和參與評審的許多學者,謝謝為計劃作金錢奉獻的主內肢體,他們是使主旨成真的重要成員。
回說廖炳堂博士的新作,我為它寫了一個序言,這裡不再重覆舊話。
華人教會注重靈性,關心信徒的靈命成長,甚至仍有將靈性與知識對立、靈命與世界二分的想法,這是不用多言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靈修神學逐漸成為熱門課題;主倡者批評華人教會的屬靈話語貧乏,又缺乏幫助信徒作深度靈命經驗的路徑,他們主張從二千年的教會汲取資源,重新提倡各種天主教的靈修神學模式,諸如耶穌會和迦密會的等。
研究歷史者自然尊重歷史,我不會將更正教跟二千年的教會歷史割斷,故總是強調宗教改革以前的西方教會歷史為大公教會歷史,是更正教與天主教共同享有的。但是,正因尊重歷史,我便得強調更正教是宗教改革的直接繼承者,必須捍衛宗教改革神學的傳統。今天提倡天主教的靈修理論與實踐的人,所推銷的卻多數是宗教改革以後的天主教靈修模式(耶穌會和迦密會都是十六世紀以後的)。我不認為凡屬天主教的皆不可取,卻反對無視宗教改革對信仰和教會的本質的界定,而隨意嫁接對立的神學傳統,雞兔同籠;並且為了使這樣的接枝變得理直氣壯的緣故,而將宗教改革的價值相對化、偶然化,甚至變成多餘,輕描淡寫地說句「糾枉過正了」,便重拾舊歡去。
同樣地,我對今天教會至為流行的作「屬靈導師」或「屬靈導引」也持謹慎的態度。當然人人都渴望在人間尋得一位生命師傅,既有洞見亦有榜樣;但聖經明不不要多人作師傅,而我也看不到在沒有神父袍或修士袍的掩飾下,在沒有修院圍牆圈出一道地理防線的條件下,咱們更正教會有幾個人能夠成為別人的屬靈導師,遑論大規模培訓屬靈導師的作業了。容我不客氣地說,就我對今天積極作有關主催的人的認識,在性格、靈性、人際關係與道德等方面堪作典範的沒有幾個。一般牧養意義的屬靈導引是沒問題的,但那些輕易為人作屬靈診斷與處方,甚或以上帝代言人的姿態出現的,我對他們都敬而遠之。
因著以上的執著,所以當讀到廖炳堂博士的《靈修神學》時,心中的欣喜難以描述。我在從前已聽廖博士談過他的靈修神學理念,特別他是建道的學生事務主任,負責全院的靈修操練規劃,許多想法和做法都曾充分溝通過;但以三十餘萬字將這些想法的前因後果系統縷述,仍是如今才得以窺全貌。我偏執地相信惟有立定在更正教的神學傳統(包括對神論、人論、教會論)裡,才有真正屬於更正教的靈修神學;惟有將靈修學奠造在牧養事工與信徒生活的範圍裡,才有具血肉且能踏實踐行的靈修模式,而不致將屬靈追求變成消遣式或補償性的工餘活動。
但願廖炳堂博士的靈修神學不僅是一套精緻的理念,也是可付諸實踐並導引生命成長的道路,而建道神學院是踐行有關理念的實驗性社群。
謹推介廖博士的新著(以及之前孫寶玲和區祥江二博士的著述)。除作教科書外,這本書也是可以作為個人的屬靈讀物的。不過,可得有耐性才能卒讀啊。
原載於《建道通訊》160期,2010年7月,頁24-25。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