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我們的傳統/梁家麟
宣道會的教會必須回歸本業,更著力做傳福音與拓展教會的工作。
我們處身一個喧鬧的世界,各種不同的政治和社會運動,竭力推銷不同的政治和社會主張;有些人要求教會參與其中,甚至期待改變教會的福音和福音使命的定義。基督在這裡,基督在那裡,基督在不同的運動中。
我們要勇敢地堅持教會的本質和使命,執行耶穌基督為教會頒布的憲章: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做好傳福音的工作,做好栽培和訓練的工作。
在傳福音方面,我們不要抱持虛應故事的心態,每年隨意安排一兩次福音主日,間中在口頭上提提弟兄姊妹多邀請朋友回來,便當成盡了佈道責任。佈道一定要成為教會的核心使命。牧者和執事會得認真討論和訂定教會的佈道策略(最好編訂一份十年用的佈道策略藍皮書),確定教會擁有的佈道資源和機遇,然後化作具體行動方案,樹立指標,按部推行;除了全教會性的大型佈道活動外,各團契和小組也必須訂定自己的佈道事工,務使各單位都參與其中。
這裡特別一提,青少年事工必須有明確的佈道使命和策略。青少年是有效的佈道者,應鼓勵他們積極個別領人歸主,又在團契裡訂定群體佈道的活動,鞏固意識,建立習慣。中學生和大學生的佈道能力不用多説。不要以為小學生便無法向人傳福音,香港的公共交通方便,宣道會多數堂會仍座落靠近民居的地方,十至十二歲的少年人自行上教會是問題不大的,最多是找家長或導師幫忙接送一下便可。
沒有福音使命的青少年事工,便淪為托兒所,就是成年人事工的附屬品。專門應酬子弟兵的青少年事工不僅難以有發展動力,更可怕的是長遠會成為教會的一個毒瘤。沒有異象,民便放肆。
當然,其他年齡群體也同樣得承擔福音使命。婦女和長者是有力的事奉者;若能成功挑動成年弟兄的佈道心志,一間教會不可能不復興增長。
教會因為所訂定的佈道策略和所推行的事工,認定所屬的社區,委身一(多)個群體,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參與社區服務。我們不僅僅視服務為佈道的手段,卻是將佈道和服務整合起來,作全人關懷。我們不是為搞一次佈道活動而做一些偶然性的前期服務(諸如蛇齋餅粽),而是長期同時做佈道與服務,所以不存在手段和目的的分割。教會的社會參與當然有佈道的議程,這是不用掩飾或道歉的,我們連婚喪場合都可佈道一番呢。我們的存在是由福音所定義的。
教會的社會參與是由其座落的地理位置和屬靈位置所設定的,更是藉她所訂定的福音使命所豁露的。不要被傳媒或某些社會運動所牽引,我們主要的見證場景不在維園和金鐘,我們的城市承擔也不在於發表立場正確卻內容空洞的政治宣言。發表這些宣言常常不是為了抗爭,而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
以上所説的一點新意都沒有。這正是香港宣道會在過去大半個世紀所走過的路。一個沒有甚麼人才和資源的小宗派,卻在許多牧者和信徒的努力下,奠下了堅實的屬靈基礎。這是我們過去蒙恩的根本,上帝在我們如此事奉的過程中,顯示了祂的悦納和賜福。
今天我們得尋索更有效的佈道和植堂策略,但傳福音和拓展教會卻是不能給丟掉的事工傳統,甚至稱之為宣道會的屬靈傳統也不為過。
原載於《宣訊》175期,2014年7月,頁2。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