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組織——中禱組

簡述中禱組的歷史及過往的事工

組長:李同學

自建道從梧州創校以來,師生們對中國的發展都非常關心,在還未有正式的職員會時,他們早已舉辦了不同的聚會,希望藉此去探討如何將福音帶進中國。直到1982年職員會正式成立,稱為「中國祈禱小組」(簡稱「中禱組」)。當時,第一屆的顧問老師──盧家駇牧師替中禱組訂立了第一屆的目標,就是推動師生們參與為中國祈禱,並安排不同的聚會,讓師生們增加對中國的認識和關心。

中禱組每年也有不同的主題,例如從宗教、政治,以及文化的角度,去探討中國社會主義的思想,了解三自神學思想、中國教會、中港時事等。在1989年六四運動後,中禱組更決定開辦研習小組,探討中國共產黨意識型態和歷史、馬克思主義及毛澤東思想。

最近三年的中禱組主題分別是「祈禱、接觸、參與」、「本是同根生、黃土種情根、禱告迎奧運」以及「新面貌、新發展、新角度」。我們盼望藉著這些主題,讓師生們能明白到中國正在崛起,國家、政治、民生都在轉變當中,中國人民的家庭和工作也因此大受影響。有見及此,現屆中禱組職員決定以中國信徒的家庭和工作為中心,以「齊關心中國信徒、家庭工作逐一數」為本年的主題,目的是要幫助師生們了解中國信徒所面對的家庭和工作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在信仰上對他們所帶來的沖擊。盼望建道的師生們能夠明白中國信徒所面對的問題,從而思考如何幫助這些信徒。

 

中國周的分享

副組長:麥同學

每年的第三個學季,都會有連續三天的中國周早會,希望藉此機會,挑戰全校的神學生關心中國。今年有幸參與中國周的籌備事宜,當去商討整個中國周的主題時,我們一班中禱組的成員,很快便能得到共識,希望探討今日中國教會所面對的挑戰。

聽完三位講員的分享,讓我確實對現今的中國教會狀況有多些了解。原來,不單只中國教會要面對不同的挑戰;事實上,我們更應要正視「本位主義」對我們的影響。就讓我們先從「為中國祈禱」開始,去關心中國。

 

開放日的分享

宣傳:黃同學

感謝主讓我能在中禱組服侍,透過每季的周會和祈禱會,讓我更深認識中國的教會情況。在今年開放日的中禱組攤位中,我們除售賣具有中國特色的字畫和擺設外,更邀請了同學和友好,以中文、希臘文和希伯來文填寫揮春,受到各界的讚賞,銷情不俗。除了售賣紀念品外,我們也開設了一個小茶座,讓來賓能一邊品嚐中國茶,一邊談談大家的中國心,讓我們能認識更多願意服侍中國,為國內同胞代禱記念的弟兄姊妹。

 

有關中禱組周會的分享                

財政:梁同學

要總結今年在中禱組的學習和事奉,實在是「有驚無險、終於做完了!」。

驚!名為中禱組,都應該能說一兩句普通話,但我的普通話實在「不靈光」,因此每次有說普通話的講員來,心裡總是非常害怕!感謝神,我們當中有能說流利普通話的組員,他總為我們幫忙招呼!

終於做完了!在學期初要定下全年方向、每季三次的周會內容、安排和邀請講員、每季四次的祈禱會、每季一次早會預備、普通話班、中國周和六四聚會等,原來當中牽涉很多細節。感謝神,老師的意見和幫忙,以及我們的組員的互相配合和合作,我們逐一擊破,剎那間已到了學年尾了!雖有點不捨,但多謝天父給我們願意承擔的組員呢!

在此,為下一屆的中禱組打打氣!請你們為中國祈禱!

文書:黎同學

感謝神,讓我有機會參與「為中國祈禱小組」的事奉,也沒想過能透過參與周會幫助自己保持對中國的負擔,這實在是一件非常寶貴的美事。這一年的周會以中國信徒在家庭及工作上的情況作為切入點,帶動同學關心信徒所面對的挑戰,並且一起為他們守望,幾位講員的分享不單讓我們更認識中國教會及信徒的現況,同時又對這些情況作前瞻性的分析,給我們很多反思,更挑戰我們在不同方面回應這些需要,這都是很好的提醒。

宣傳:周同學

在第一年時就開始喜歡參加周會,但有時因為忙而沒有出席。今年作為中禱組的一分子,每次都要參加,也算是一種操練吧。今年周會有來自機構和不同崗位的講員,與同學們分享農村和城市信徒面對的信仰和生活的挑戰。司徒德(John Stott)說,一個有果效的傳道者必須熟悉聖經和這世界。周會除了認識中國(包括香港)的現況和挑戰,同學們也從這些宣教士和講員的經驗見到他們如何為主突破限制,擁抱艱辛,以心事奉。盼望這些周會能激勵大家加把勁事奉主。

原載於《建道通訊》160期,2010年7月,頁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