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忠於使命.勇於革新 / 梁家麟
向前看的使命人生
「事情的終局強如事情的起頭;存心忍耐的,勝過居心驕傲的。你不要心裏急躁惱怒,因為惱怒存在愚昧人的懷中。」起步不如結局般重要。這個真理有好些不同的解讀和應用。
它可以是一個鼓勵和安慰:萬事起頭難,做一件事,即或開頭不怎樣好、不怎樣順利,不打緊;只要沈着氣,存心忍耐,便會漸入佳境,愈來愈順暢。對於一些貧困家庭出身、輸在起跑線;又或是曾經誤入歧途,如今覺悟前非,從後追趕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勉勵。
它可以是一個忠告和提醒:倒過來說,做一件事,即使開頭開得很好,成績亮麗,也不要據此自得自滿,居心驕傲,因為完成任務才是真箇算數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千萬不要做龜兔賽跑故事裏的兔子,贏了前段而輸了整個賽事。我們必須努力使一件事有完美終局,終結得好。
緊接着後句提到「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我們可以有進一步的推論。
這三節經文背後反映的是一個「向前看」的人生觀:不將過去美化,以證明今不如昔、新不如舊;不宣稱最好的日子已在後頭,像傳統中國人慣常的崇古抑今,專門歌頌三皇五帝那個傳說的年代。上帝帶領人類歷史向前發展,朝祂所預定的終局前進;我們期盼的不是伊甸園,而是新天新地。
這三節經文也反映出一個「使命人生」的態度。人生在實踐上帝所交付我們的使命,但人生本身就是一個待完成的使命。我們在任何一個階段,都不應停駐徘徊過久,不留戀某個光輝歲月,或企圖保護着我們既有的家當,拒絕前行冒險。離開吾珥,走向山地,上帝的召喚使我們一直在旅途中。
像以色列人走在曠野的路上,面對漂流的艱苦日子,禁不住便想念他們昔日在埃及地為奴的歲月。那時雖然給人剝削苦待轄制,總還有個固定的被窩容身,並且間中也有肉鍋可供享受;如今睡在帳棚,居無定所,吃的是千篇一律的嗎哪,怎能不抱怨呢?但是,摩西卻不容許他們往後望,要求他們繼續朝上帝所應許的目標前行,不依戀,不停駐;並且一行便四十年,幾乎是整整一代人。
優良傳統?沈重包袱?
建道神學院擁有116年的悠長歷史,雖然遠遠談不上光輝,卻仍有許多珍貴難忘的美好時光;在所走過的路上,我們締結了一些重要的屬靈傳統,無論是「開荒、吃苦、火熱」的口號,抑或是詩班、佈道團等訓練模式。從正面的角度說,我們今天不用凡事從頭開始、自行摸索可行的做法;有前人積累的經驗依仗,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錯誤與爭拗。但從負面的角度說,我們的積澱深厚,走起來步履沈重,無法輕裝上路。不說別的,我們每年對神學生課外的學習和事奉要求,便較友院多逾百小時,他們都感到學院生活的時間緊湊,壓力沈重。
每件都是好事,加起來卻不一定是好。學院必須為每項規定訂立「可加可減」的退場機制,拒絕「祖宗家法不可廢」的想法,否則將無法騰出空間,提供適切時代需要的神學教育。這些年間,我們一直在課程和生活上的調度作出整合,努力擺脫「全有抑或全無」﹙All or Nothing﹚的完美主義思維模式,適度維持美好的屬靈傳統。譬如說,出隊次數有限的佈道團服侍是否值得保留?練習次數不足的詩班是否值得維持?彷似例行公事的靈修時段尚有必要嗎?在這個「議價」的過程中,同工之間不免有激烈的爭辯,同學和校友各有褒貶不同的看法,乃是自然不過的事。
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摒除「為守護傳統而守護傳統」的觀念,強調「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我們關懷的是同學的福祉,以及上帝托負給建道的使命是否能有效貫徹。人是重要的,使命是最最重要的。若是無助於甚或有害於使命的實踐,一切傳統都得被推倒,毫不顧惜。所以,我們忠於使命,卻不忠於任何傳統。
堅守使命的最佳詮釋
「開荒、吃苦、火熱」是使命;「在世與基督同背十字架,將來分享祂的榮耀」是使命;「以所信的至聖真道自建」是使命;「要忠心」更是不折不扣的使命。百年老店有百年使命。使命在,建道在﹔是這個交付給我們已百餘年的使命,使我們尚有奮鬥下去的意義。
耶穌基督強調祂來是要成全而非廢掉律法,但祂對法利賽人將律法繁瑣化,附加許多傳統積習的規定,並且拒絕就人的個別需要而作權宜通融的做法深惡痛絕。祂多次譴責﹙對,是譴責,而不僅是批評。馬太福音二十三章用詞之尖刻,教人咋舌。﹚法利賽人固守傳統而忘卻原初精神實為捨本逐末,而這樣做的人則是虛有其表的偽善﹙假冒為善﹚。耶穌基督鄭重地提醒門徒得防避法利賽人的酵﹙可八15;路十二1﹚,而假冒為善正是法利賽人最主要的酵。
傳統本身不是壞事,固守傳統也沒甚麼不對;但因固守傳統而妨礙使命的實踐,不僅是不對,更是重罪﹙離開使命,教會便不復是教會;使教會不成教會的,還不是重罪嗎?﹚守護傳統從來不是教會的使命,「大使命」裏只有教導和傳遞真理的要求,傳遞傳統可不在其中﹙太二十八20﹚。套用在今天的教會場景,若是某個非聖經直接教導的說法和做法,攔阻年輕一代加入教會,便得毅然像除酵般予以刪掉。無疑所有的真理和價值都得有表達和實踐的形式,為真理和價值「賦形」是理直氣壯的事;但我們必須謹慎,別將上帝啟示的真理和人間的表達形式等同,將後者混同前者乃屬「拜偶像」﹙次終極變成終極﹚的行徑。
「在甚麼人中間便做甚麼人,為要多救些人。」﹙參林前九19~23﹚福音使命至高無上,這是保羅事奉的基本原則,也就是忠於使命而非忠於傳統的最佳詮釋。
將福音與不同文化整合,從來都是必須的事,這並不會構成教會世俗化的危機。歷代教會只有一種世俗化的危機:便是將某個歷史時期形塑的文化,奉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傳統,將人間的形式等同真理。耶穌和門徒都沒提到的說法和做法,頭三個世紀的教會都不存在的說法和做法,有甚麼資格被奉為不能更易的「基督教文化」?這樣的企圖,可是明目張膽地違背宗教改革的根本精神呢﹗
今天香港和普世教會得有更激進的改革,更勇敢的創新,更多元化的嘗試,方能適切這個急速轉變的世界的需要。
「不要說:先前的日子強過如今的日子,是甚麼緣故呢?你這樣問,不是出於智慧。」建道神學院珍惜許多屬靈前輩所走過的路和所積累的屬靈傳統。但我們認定這些前輩都是革命先行者,而他們所開創的路在當時代都是一種革新﹙誰會質疑翟輔民、劉福群、滕近輝和張慕皚的創新呢?﹚因此我們決志繼承他們的革新傳統,繼續開荒,不在別人的根基之上建造,朝「未得之地」和「未得之民」進發。「忠於使命.勇於革新」,正是學院本年度的口號和目標。
原載於《建道通訊》181期,2015年10月,頁2-4。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