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散居博物館 / 甘汝誠
去年暑假,學院舉辦了兩次聖地考察團。在第二團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加插了一項特別節目,就是參觀位於台拉維夫大學內的「猶太人散居博物館」(Museum of Diaspora或Beth Hatefutsoth)。負責接待的當地旅行社經理聽見我臨時提出的要求,不但不覺得麻煩,反而顯得十分高興,更決定由他掏腰包付入場費。他說,到以色列參觀的遊客(特別是基督徒),光對古代的猶太人有興趣,而對於這二千年就覺得好像甚麼事情都没有發生一樣。他說我們是第一次提出這項要求的團體,所以他堅持要由他請客。為了答謝他的厚意,特借本欄作推介,也讓大家對猶太人怎樣為「猶太人」下定義有更廣、更深的了解。事實上,近代的以色列人不僅視「猶太人」為一個種族的身分,並認為這名詞也包含了他們二千多年來的文化傳統。
博物館的接待處位於進館的地方。登上二樓後,迎面看見一塊複製羅馬凱撒提多凱旋門的浮雕,它記錄了公元70年提多毀滅耶路撒冷後,從聖殿帶回來的一批戰利品,包括:金燈台、銀號和陳設餅桌。這幅浮雕可說是當今世上見證羅馬人毀滅耶路撒冷,迫使猶太人充軍歐洲,開啟猶太人二千年流亡歷史的重要文物。博物館的設計採開放形式,没有固定的開始和結束部分。展覽共分六個主題。由下層往上層走的話,首先介紹的是猶太人對家和家族的觀念。一般香港人對猶太人的認識,也許只限於中環常碰見的大鬍子(哈西定)。這裡的幻燈片節目介紹了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猶太人,令人大開眼界。接著再介紹猶太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在猶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猶太人怎樣在家中度過宗教節慶。第二個主題是猶太社區的結構和功能,主要介紹了十三世紀初歐洲的猶太社區怎樣在寄居地力保獨立自主,並特別以摩洛哥、希臘和東歐的社區為重點,播放影片作介紹。失散支派雖不屬於猶太人,但猶太人自覺有責任把他們帶回故土,所以這兒也列舉了各失散支派的地點和現況。第三個的主題是猶太人信仰生活的中心——會堂,展品主要是十八個各地著名猶太會堂的模型,原來的建築大部分已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毀,但這些模型都是按原來的圖片造成(除了河南開封府的會堂外)。第四個主題是介紹猶太人在文化上的貢獻,展品(大多是複製品)介紹自羅馬時期以來猶太文化的變化,包括:藝術、語文和教育。當然,那些曾對世界文化有重大貢獻的猶太人(如愛因斯坦)也不能不提。第五個主題是猶太人所在國與當地人民的關係,重點是介紹猶太人對居住國現代化和民主化過程的貢獻,其中包括民權運動、社會公義和民族自決等範疇。而猶太人與基督教和回教社會的互動和適應這類的應時話題,在展覽中也有涉及。最後的主題是介紹二百年來猶太人的回歸潮;錫安運動的誕生和巴勒斯坦近百年來的風風雨雨,在展覽中又將參觀者拉回現代活生生的歷史中。
從博物館出來後,心中湧現許多不易揮去的思緒:為甚麼猶太人可以這麼誠懇看待自己民族的歷史?對於充軍國外,受盡寄居地人民白眼(甚至迫害)的歷史,他們也在博物館中一一記錄和保留下來,並且毫無怨恨。我們中華民族,自視為泱泱大國,同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為甚麼今天留下的只有章回小說內的情節,卻從不認真看待自己的歷史?可能我們真要向猶太人好好學習學習。
後記
猶太人散居博物館由於收入欠佳,正面臨關閉的危機:大家如想參觀,就得趕快了!
原載於《建道學刊》143期,2006年4月,頁4。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