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守望服事中國 / 李志坤
二十年
中國祈禱小組(簡稱中禱組)始於1982年。翻閲當年的報告,我可以想象,當時一班同學為祖國是如何的激動。轉眼,中禱組迄今已經踏入第二十個年頭了,二十年,如果當年那班激昂的同學是血氣方剛的小伙子,今天他們已經踏入中年,而中國的變化就更大了——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要轉變為以經濟建設作中心,從計劃經濟轉變為市場經濟,從封閉社會轉變為開放社會。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轉變像一場又一場的運動,每一次運動來了,就隨著掀起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起來無異於文革時期;所幸這些運動帶來的轉變,並不是毀滅。相對廣闊的國土,人民彷彿一葉漂流滄海的扁舟,除了順應和調節,就沒甚麼可做的了。當你也身處道廣闊的土地,與千萬貧苦庶民一起生活的時候,或許你可以體會他們如扁舟的感受。
至於我們,除了憐憫和祈禱,從來不相信單憑一股熱誠,就可以引起甚麼轉變。如果沒有神,我們的激動不過是莽莽原野的呼喊,瞬間就消失。正因為有神,我們如今仍然如二十年前的同學一樣,為祖國激動。
走近他們
今年,我們特別關心三個特殊群體——弱勢社群、少數民族及中國學者。他們皆擁有一種「邊緣」的特徵。「邊緣」除了指主流社會以外,也意指試圖否定主流社會的現象。
一位在青海的德國宣敎士,告訴我們許多關於中國孤兒的故事。他們都睡在垃圾堆裡,今天還看見他們,明天就發現他們的屍首攤在火車站某個醒蹤的角落。可是,宣敎士告訴我們,她沒有失望,她願意學像德蘭修女那樣去愛。一位視障中心的傳道與我們分享她在大陸尋找視障人士的故事,她要告訴他們耶穌給他們光明。一位戒毒中心的同工分享她在大陸的戒毒事工,她與那些年輕的戒毒者一起生活,每一天除草、耕種、睡覺……
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他們在那遙遠的山區,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從前有西方宣敎士,披荊斬棘,走近他們,告訴他們耶穌的事蹟。可是,這廣闊的土地還有許多山區沒有宣敎士的足跡,那裡的人不認識耶穌。
歷史上,中國學者對於國家的發展,比一般百姓具有更多的憂患意識,他們試圖為逐漸淪落的民族價值體系尋找出路,可是,往往在尋找的路上就被現實吞滅。然而,許多見證告訴我們,就在這尋找的路上,這些充滿理想的學者遇見耶穌。
這一年,我們祈求神,讓我們可以走近他們,以禱告服事他們。這些看起來都是十分微小的行動,但是,這正是引起轉變的開始。
原載於《建道通訊》127期,2002年4月,頁15。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