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紀的「建道」神學教育路向——記九七至九八年度教授團研討會 / 張慕皚

當今各地華人教會準備進入二十一世紀,要面對的是一個急變和愈來愈複雜的文化,社會處境……任何形式的神學教育都必須留意三方面因素:「啟示」、「教會」和「處境」。神的啟示帶給我們辦理神學教育不易的原則,教會是神學教育服侍的對象,神學院是否能夠為教會訓練所需要的傳道人,就視乎兩者的關係是否密切;同時,時代的趨勢和特點,加上地區的獨特環境和傳統,要求神學教育必須是本色化的路線,去迎合時代獨特的需求。「建道」神學教育發展重點有五:

  1. 學術路線:要結合「知識」、「認識」和「實踐」;
  2. 屬靈操練和生活指導:透過「指導性的自律」去建立與神的關係和與人的關係;
  3. 課程的編排:多元科系中有一組共用的核心學科;
  4. 課程的發展:建道特色的課程發展須包括對差傳和佈道的認同、了解適切現代華人教會採用的音樂更新的敬拜、基督教教育系的重組、回應時代需要的教牧輔導訓練、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的認識和靈修神學與屬靈操練的結合等。
  5. 全球性的服務與教授團隊精神的培養。

於十二月八日下午學術副院長梁家麟博士引述了張慕皚院長的專文,帶領參與教授團研討會的同工在蛇口南海酒店的招商堂內開始了這個跨世紀(建道進入第二個世紀,及主降後第廿一世紀)的神學教育路向的研討會眾人確定了「聖經」、「靈性」、「教會」和「時代」——建於真道,培育靈命,忠於託負和回應時代,作為建道未來培訓神國工人的四大方向,彼此間是緊密地互動互扣的。另外,曾立華牧師更勾劃出一個廿一世紀傳道人應有的十二項質素,作為學生的生活訓練指標。

為期整整兩天早,午,晚密集式的研討會,同工們謔稱為「遠禁營」 ——遠離長洲,禁止與外界接觸的研討營;原本計劃是兩天半的時間,在眾志成城,日以繼夜,努力不懈地交換心得和提供意見之下竟然可以在兩天內便完成。從大原則到實踐細節都討論到,如校本部和校外部學制的確定,服事全球華人教會的各類事工,學院及教授團整體形像的訂定及支持上述各項的行政體系等都涉及。

星期三早上,眾同工都懷著興奮的心情,但拖著疲累的身軀,比原定計劃早了幾小時乘船返港。願主保守建道這跨世紀的神學教育工程的雛型,賜智慧加力各教授在往後實踐的日子,能鍥而不捨地,有創意地彼此配合,作成主交託的廿一世紀使命是項研討會的成果,將會在百週年紀念期間出版一本小冊子,供各愛護關心建道的校友,關心我們的教牧同工,長執和兄姊們參考給予意見。

原載於《建道通訊》110期,1998年1月,頁8。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