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這一代的十字架 / 梁家麟

古利奈人西門

在耶穌基督受難的經歷裏,聖經作者曾穿插一些人物故事,藉以描述受難過程的細節,譬如替耶穌背十字架的古利奈人西門和安排耶穌下葬的議士約瑟等,這些人物故事通常都很簡單,僅說明他們曾替耶穌做過甚麼。聖經將他們的名字記述下來,卻沒多提他們和耶穌乃至日後的教會的關係。

在各卷福音書裏,古利奈人西門的出現都只有一節經文:「他們出來的時候,遇見一個古利奈人,名叫西門,就勉強他同去,好背着耶穌的十字架。」﹙太二十七32﹚﹔「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就是亞歷山大和魯孚的父親,從鄉下來,經過那地方,他們就勉強他同去,好背着耶穌的十字架。」﹙可十五21﹚﹔「帶耶穌去的時候,有一個古利奈人西門,從鄉下來;他們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擱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隨耶穌。」﹙路二十三26﹚除了籍貫和名字外,我們對西門一無所知。聖經作者連他「從鄉下來」、他兩個兒子的名字都知道,顯然是在事件發生後,西門仍跟隨耶穌所留下的信仰羣體或其中某些人仍有接觸,以致他的個人資料能被知悉。或許從替耶穌背十字架那時開始,西門已成了耶穌的門徒,與其他門徒一起生活和事奉,所以聖經作者認識他,初期教會中也有不少人認識他。

古利奈人西門在聖經裏所留下的事蹟,便是曾替耶穌背十字架,並且是背着十字架跟隨了祂一陣子。噢,這可是名副其實的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按字面將耶穌對門徒的吩咐 現了的唯一一人。耶穌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另參太十六24;可八34﹚不要說今天的我們,連耶穌所選召的門徒彼得、約翰,都沒曾這樣做過。要是我們問以下的聖經問答題:「有誰替耶穌背過十字架?」、「有誰背着十字架跟從過耶穌?」答案便只能是古利奈人西門。

古利奈人西門所做的跟耶穌的教訓是有一點點差異的。耶穌的話是要求門徒各人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而不是背起耶穌的十字架。無疑耶穌所喝的杯,門徒都要喝﹙太二十23﹚,門徒也得負耶穌的軛﹙太十一29﹚。但門徒所喝的仍是他們自己的杯,所負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軛;最多是冗贅地說,是他們各人自己的「耶穌的杯」、各人自己的「耶穌的軛」。

自己的十字架

所背起的是耶穌抑或是自己的十字架,這一點點差異其實是蠻大的。關鍵在於所背的究竟是自己的抑或是別人的十字架,即或這個「別人」是耶穌。背耶穌的十字架既非耶穌原來的要求;西門曾經背過耶穌的十字架之經驗,也不能用來替代他日後得背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

每個跟隨耶穌的人,都不能機械性地模倣耶穌的一言一行,或重複祂在人間的所有經歷。一方面在實踐上做不到,我們沒法行耶穌所行的所有神蹟、在加略山上釘身十架;另方面在原則上也不需要,耶穌代贖的一生已經夠圓滿,已為人類開創了一個新紀元:「成了!」所以毋須我們不斷重演。

耶穌要求門徒跟隨祂,學效祂的性格和行事樣式;但每個跟隨和學效都是與眾不同的故事。耶穌是一個一個地呼召門徒的,祂特意闖入他們各人的生活,向他們發出「來跟從我」的邀請。祂也確認每個門徒都將有不同的命運際遇,無法比較,沒有誰較幸運、誰更不幸這回事。馬大不會比馬利亞吃虧,各人都選上了自己的上好的福分,「其他人將來如何,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

同樣地,今天我們為耶穌張口講述福音信息,我們也不能僅是重複耶穌在聖經裏的原話,而必須加上我們個人詮釋和演繹。讀經不等於講道,釋經講道不等於用其他詞語依書直說﹙paraphrasing﹚聖經一次。將釋經講道錯誤理解成照辦煮碗地重講一次,正是造成今天教會講壇枯竭的其中一個原因。我們必須把經文連繫到我們的生命和生活,證明其相關性與有效性,使永恆真理變成上帝此時此刻對我們說話。

聖經從來沒有「流通管子」的教導,更沒要求我們成為管子。我們是有生命的個體,不是傳聲筒或輸送管。我們領受了真理,將之兌現在個人身上,活出一個個真實的見證,然後成為耶穌基督在這個世代的見證人。每個門徒都得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但各人所背的十字架不盡相同。十字架並非由工廠大規模生產出來,而是由生命的主為祂所愛的每個門徒逐一訂造的。

這一代的十字架

讀古利奈人西門的故事,讓我想起今天教會的年輕一代。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學生福音工作比較成功,今天教會裏存在着許多中成年和他們的兒女,我們所說教會的年輕人不少便是「信二代」。「信二代」生長於基督教的環境,父母從小便把他們帶進教會,接受主日學和兒童事工的造就,他們便理所當然地接受基督信仰,也視基督信仰為理所當然的宗教和倫理價值。

有位傳道同工說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某次他跟已成年的女兒分享他在少年期如何信耶穌的經歷,特別指出他得抵制家人的強力反對,頂住他們要求他繼承傳統宗教的壓力,才得以受洗加入教會。傳道同工說這個見證,本來是希望女兒對他的堅貞信仰表示欽敬,同時為自己毋須付同樣重大代價才信耶穌而感到慶幸,但女兒想了想,竟然回應說:「今天要是我拒絕基督信仰,恐怕也會面對同樣強大的家庭壓力吧!」

傳道同工女兒的這番話,說明「信二代」的困惑:他們是被抉擇而成為基督徒的,信耶穌不是他們自己選擇,而是父母代他們所作的選擇。這跟古利奈人西門被別人勉強背起耶穌的十字架的情況幾乎相同。「信二代」所承受的是家長的基督信仰,如同西門背的是耶穌的十字架。

古利奈人西門背着耶穌的十字架跟隨耶穌,只走了一段路;同樣地,「信二代」承受家長的基督信仰,也只會走一段很短的路程,最多不過是青春期﹙心理上反抗家長﹚或進大學﹙行動上擺脫家長﹚的時期。要是他們不能由家長的信仰轉換成自己的信仰,沒有將別人的十字架替換成自己的十字架,他們的門徒之路是走不下去的。

作為基督徒父母,當然關心子女是否得着信仰,但我們必須致力讓他們獲得自己的基督信仰,而不是力圖使他們繼承我們的基督信仰。讓他們得着基督信仰的方法,除了在兒童階段為他們奠定知識和倫理的基礎、建立信仰的生活習慣、讓他們投入信徒的羣體並在當中建立關係外,也得為他們提供摸索和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尋索如何理解、經驗、表達和實踐他們這一代的基督信仰。他們需要跟耶穌基督面對面相遇,他們需要自行的認信和委身,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要自己領受異象和使命。

教會的兒童和青少年事工一定不能僅是托兒服務﹙babysitting service﹚,更不能是成人事工的附屬品﹙appendix﹚,而必須是使命性﹙missional﹚的,就是確立他們自己的宣教使命。兒童事工有兒童事工的宣教使命,青少年事工有青少年事工的宣教使命。做家長的必須接受兒女少年時期對他們的頂撞:「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49﹚沒對父母說過類似的話的青少年,肯定未曾完全效法耶穌。

在世俗人文主義思想充斥的今天,年輕一代要成為基督門徒較我們上一代為容易嗎?他們真的是我們口中所說幸運的一代嗎?我不確定。我只能說:每一代自有他們的機遇和挑戰,每個人自有他的十字架——單單屬於他自己、無法跟別人比較的十字架。

我見過太多中產階級的基督徒「虎爸」「虎媽」,請勿再做教會的「虎爸」「虎媽」了。放手吧!給年輕一代轉換自己的十字架之空間,讓他們成為耶穌基督的真實門徒,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耶穌。

原載於《建道通訊》180期,2015年7月,頁2-4。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