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的記憶:譚子近牧師

譚子近牧師,相信在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裡,沒有太多人認識這個名字。譚牧師是早期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第二區會其中一位牧師,此文期望把一位忠心事主的本會牧者之簡單生平再現人間,好讓他不會被歷史所淹沒。

 

決志皈依基督

譚牧師年青的時候,曾與兄弟一行三人到加拿大開設洗衣站。一次在踏單車運送衣物途中,他的帽子被大風吹走了,被一位西籍女士拾起,這位女士追著他要把帽子歸還給他。譚看見這西籍女士如此謙卑,與他所見的西人有所不同,於是心裡感到奇怪,故此心感興趣與她閒聊。那位女士告訴譚她的住處,原來那是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地址。於是,譚懷著好奇的心到青年會聚會,聆聽有關耶穌基督的教訓。不久,年青的譚子近決志皈依基督,並且把洗衣店的業務交給兩位兄弟,自己回祖國獻身事奉上帝。

譚回國後,即入讀培英的聖經學院接受裝備。在同一時間,譚與李約翰和陳文耀合資構買一楝平房作聚會場所,後來成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東山堂,即今天廣州的基督教光東堂。期間,譚認識了長堤真光中學的女生袁麗棠姊妹,不久二人結為夫婦。袁生於基督教家庭,她的父親是佛山的教牧人員,她後來成為醫院護士,負責接生的工作。譚袁夫婦二人後來育有三名孩子,大兒子名為譚敬一,意思是敬畏獨一的真神;二女名為譚愛真,意即愛真理不愛假道;小兒子名為譚祝三,是祝福三一真神的意思。大兒子後來入讀陳崇桂牧師任教的湖南長沙聖經學院,成為傳道牧師,二女兒在多間教會學校任職老師,而小兒子則成為醫生。

 

服事的生命

譚自聖經學院畢業後,先在加拿大長老會建立的東關街福音堂任職宣教師,後轉到江門新盛街福音堂任職,並在該堂被長老會按立為牧師及成為一位巡迴牧者,經常往還新會、黃沖、江門等地,為中華基督教會於當地的堂會施行聖餐。譚牧師每次出門也會帶上擔挑,兩端掛上竹籃,一個放入水桶和衣物,另一是擺放蚊帳和棉被等用品。

譚牧師有一顆憐憫人的心懷,他曾在街上看見失明的小孩,便把小孩帶回家照顧,到合適的時間便把小孩安置到河南盲人學院。又有一次,他遇見一個長期睡在街上沒人理會的女孩,於是便把她帶回家並吩咐家人為她清潔,那時才發現女孩有痲瘋病,於是照顧一段時間後,就把她帶到痲瘋病院照料。據譚愛真的憶述,譚牧師每每隔不多久,便會帶不同需要的人回到家中,照顧他們基本的需要,並且把他們轉介到合適的地方繼續生活。

在服事的過程中,譚牧師也曾經歷危難的時候。有一次,譚牧師與會友坐船到某一地方,不巧地船隻在經過江門甘竹灘時卻觸礁了,船身入水並快速下沉。譚牧師立即向上往船外爬,並跳入水中,但他卻被漩渦捲入海底。譚牧師雖然奮力掙扎,卻擺脫不了漩渦的拉力。適時有一船艇奮力地划,以希望離開漩渦。譚牧師在水中看見那划杖,就拼命地捉著它,最後被那船救起。

譚牧師後來被魚船救起,並帶他回岸邊。在岸上,他巧遇士兵軍官,他們把遇難的譚牧師帶回軍營暫住,並且給予衣服和糧食。在軍營住了短暫日子後,譚牧師於是步行回江門北街。當他見到女兒譚愛真的時候,衣衫襤褸的他就忍不住地流下淚來,述說這海難和獲救的艱辛經過。

 

足跡在中華基督教會

譚牧師雖然在香港的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大會第六區會沒有太多的工作,但他每次到港也是住在公理堂翁挺生牧師的家裡,故此他們二人的關係甚為要好。此外,他也甚為欣賞當時公理堂的「看堂」馬耀東弟兄的忠心服事,並時常向他的兒女提及馬弟兄的兒女如何委身事奉上帝。

據當時的廣東大會報告,當時三邑教會(新會、中山及鶴山)便曾向廣東大會提出成立特別區域,有意從第二區會劃分出來。故此他們自行舉行年會、設立「立牧委辦」(即按立牧師委員)、以及成立教務部。譚牧師那時被推選為三邑教會的立牧委辦成員,以及三邑教會的教務部委員長。

一九三一年,譚牧師患了舌癌安息主懷,息勞歸主,享年六十多歲。在安息禮拜和出殯之日,送殯的教友多達四百多人,可見譚牧師在會友心中是何等重要。

原載於《匯聲》618/619期,2009年2/3月,頁6。

網址:http://www.hkcccc.org/Article/PDF/618-619wusinglowers.pdf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陳智衡

神學研究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