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同性探索與掙扎/麥耀光
傳媒一直宣稱同性戀人口佔百分之十,乃是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阿爾弗萊德.金賽(Alfred Kinsey)的研究報告所影響,可是,金賽的研究方法及問卷設計存著錯誤,備受現今學術界質疑。而美國《時代雜誌》(Time)早在一九九三年已報導的全國研究則指,男性為絕對同性戀者只有百分之一。[1]
至於有報導指青少年人的同性感受或經驗人口達百分之二十(金賽更宣稱百分之三十七的青少年有同性關係,且直到老年!),比成人更高,這同樣是由於問卷設計及其解釋導致的,就如以下題目︰「我猜想我不能說從來沒有被同性吸引的感受。」若回答「是」,便會被解讀為對同性吸引有感受!近年的研究指出,北美青少年同性戀人口中,承認是同性戀或雙性戀者,男孩佔1.1%至1.5%,女孩佔3%;而過往一年曾與同性發生關係者,男孩有3.5%,女孩則有6.4%。[2]
以上的數字頗驚人,但為何青少年比成年人的較高?因青少年較願意公開其性傾向。此外,學者亦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有幾方面的特徵導致這差異︰第一、他們正尋索自我身分(identity);第二、敢於打破社會禁忌;第三、愛挑戰權威,故意嘗試被視為不應做的事情;第四,認為自己有金剛不壞之身。這都構成青少年未成年懷孕、性病、被同性吸引等數字較高。
青少年會對「同性吸引」(學術界以此取代「性取向」或「性傾向」)存著迷思。要是男孩欣賞男同學的英俊外型或男性特質,女孩羨慕女同學的身材或清秀外貌時,他們或會害怕起來,心中自忖︰「我是否同性戀者?」有些被取笑為「男人婆」或「女人型」,同時被視為有同性戀傾向;有些若在夢中出現同性關係,就會以為自己是同性戀者!
目前已知,緊張的家庭環境、極端的宗教和道德要求、同性群體,都是影響孩子發展同性吸引的因素。所以,家長和團契導師可以協助青少年釐清觀念,例如︰締造融洽、溫暖的家人關係和氣氛,以關懷接納、坦誠開放的態度作討論,提供適當的引導等,這樣,我們就能成為青少年的保護網。
延伸閱讀︰
*Stanton L. Jones & Mark A. Yarhouse. Homosexuality: The U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Church’s Moral Debate.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0.
*Joseph Nicolosi & Linda Ames Nicolosi. A Parent’s Guide to Preventing Homosexuality. Downers Grove. IL: IVP, 2002.
*施道恩著︰《愛中轉化——同性戀愛可釋手》(香港︰道聲出版社,2007。)
[1] Priscilla Painton, “The Shrinking Ten Percent”, Time, April 26, 1993.
[2] Miriam Kaufman, “Adolescent Sexual Orientation”, Paediatrics & Child Health 13, #7(September 2008): 619-623.
原載於《宣訊》第198期,2016年6月,頁5。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麥耀光
實用神學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