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命對香港現今的青年人工作的意義/羅頌偉
作者:羅頌偉
引言
這陣子正值香港回歸廿周年,在回顧這廿年的香港,其中一項最顯注的轉變是社會趨向兩極化,而兩極化的其中一方指向現今的青年人。跟廿年前相比,青年人所身處的環境大不相同,筆者特別在意近年接連有青年人輕生,[1]青年人在職場中所要面對的壓力比廿年前巨大得多。本文嘗試整理和分析現今香港青年人在職場上所面對的處境和難處,然後嘗試透過召命的觀念,從中發掘一些元素能協助教會在教導及牧養青年人對工作有更正面、更正確的看法。特別在複雜的社會中,召命的觀念如何幫助青年人發掘自己的恩賜並找到從上帝而來的召命。
香港現今工作處境
(一) 簡述現今香港職場的環境
一、 經濟主導的社會
香港社會以經濟發展為主導,回歸後著力發展金融、地產行業等。着重經濟發展卻帶來樓價與租金高昂的現實,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於2016年發表的「國際樓價負擔能力報告」指出香港是全球置業最困難的地區,香港樓價中位數是家庭入息中位數的19倍,是調查有紀錄以來的最大的差距。[2]根據中位數的原理,即有一半在中位數之下的基層家庭面對收入更少但租金更高的現況。[3]在過去十年樓價持續上升,樓價高企同時反映在租務市場上。租金高昂帶來除了住屋上的問題,也影響整個營商環境,近年很多的小商戶都因未能負擔高昂的租金而結業,[4] 也影響一些對非商業活動的行業例如藝術創作及增加青年人創業的成本與風險。[5] 此外,香港的物價同樣高昂。美世諮詢公司於2016年公布的全球最貴生活費城市排名中香港位列榜首。[6]
二、 工作時長
有調查發現,香港在2016年中是全球工時最長城市,每周平均工時超過50小時,每年工時約2,600小時,冠絕全球。[7]本地的一項調查顯示,有14%的受訪者每周超時工作多於17小時。[8]超時工作的問題嚴重,雖然政府已就標準工時的立法展開討論,但仍在建議的階段,相信工時長的問題很難於短期內會有改變。[9]
三、 社會改變越趨複雜
科技的進步對整個世界及社會與職場環境帶來改變,現在人們每天吸收的資訊、做成的決定,愈來愈多,帶來更大的壓力。[10]上世紀研究作息趨勢的專家曾預測,因着科技的進步及個人電腦的普及使用,人類的工作時間會越來越少。但事實卻是相反,因科技的發達,工作變得越來越忙,甚至在下班後仍因通訊科技的發達而要繼續處理工作。[11]職場環境隨着科技的進步而變得更加複雜。[12]
(二) 在職青年人的情況
一、 青年人的就業情況
青年人遇到的競爭是前所未有的,亦發生在各行各業及各個階層。愈來愈多的大學畢業生投身職場,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從事較低技術職位的比例持續增加,[13]主要原因是近年本地經濟增長緩慢,新增職位愈來愈少。[14]而管理層職位的數目並沒有太大增長,現職的管理層未屆退休年齡,限制了青年人晉升的機會。[15]同時,大學生需與內地學生及海外專才競爭好的職位。[16]非大學畢業生所面對的處境便更加嚴峻,政府在2000年初推出副學士教育,副學士畢業生在現實中被看低一線,尤其在就業上很難與大學畢業生競爭,部分學生唯有尋找自資的銜接學位以獲得海外大學的同等學歷,[17]變相延長了獲得大學學位的時間及需多支付副學士課程的學費。其他更低學歷的青年人,工作選擇便更少,他們的出路及貧窮問題甚為嚴峻。[18]
二、 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
有研究報告指出,介乎18至29歲的青年人比其他年齡組別的人更為擔心能否應付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開銷,精神壓力自我評估水平亦是最高的一群。[19]從入職薪酬來看,政府統計處於2016年的調查報告發現近年大專學歷畢業生的入職薪酬遠遜廿年前,[20] 再計算通漲,青年的收入實際上正在倒退。[21]此外,部份申請了學生資助辦事處資助貸款計劃的大學畢業生需在畢業之後以償還學債,資料顯示,大專畢業生拖欠還款的貸款個案有上升的趨勢,粗略估算,副學位畢業生的還款額佔每月薪金約一成,對他們造成一定經濟壓力。[22]有話說,這一代青年人,未打工已欠下政府一身債,打工後再欠下地產一生債。[23]廿年前,當青年人入職後便會成為家庭的其中一個收入支柱,現在,青年人能經濟獨立已很難得。
小結
有說現今的青年人比前幸福得多,因為物質上更充裕、社會更進步。但現今的社會卻比以前有着更劇烈的競爭,物價高昂帶來比以前更大的的經濟壓力。香港社會以經濟發展為主導,著力發展金融、地產行業,故投身這些行業,相對地能有較穩定的收入及發展空間。[24]在這個經濟主導的社會,標榜要有競爭才有進步、有進步社會得以發展。對青年人的期望是鼓勵他們不斷增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努力上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可以儲錢自置物業。但有一些青年人,不願按照社會主流的方式工作,選擇創業或以不主流的方式在職場打拼,[25]雖然當中只佔小數,但從不同媒體的報導可以看出社會也認同人要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不向現實妥協,並對這些堅持理想的青年人表示認同和欣賞。
召命的觀念
一般教會的青年主日學或小組大多以經卷式或主題式的查經為主導,雖然其中也有應用部份,但信仰能連繫到有關工作方面的教導相對較少。筆者在修讀神學的課堂中,在來自不同教會的學員中對召命有認識的只佔很少數,而這一個課題卻又是對信徒,甚至非信徒更正確的認識工作的本質是十分重要的。[26]因此,故本文整理有關召命的觀念,並嘗試找出能協助教會牧養青年人的元素。
召命 (vocation 或 calling) 原意是專指一個人擁有一個呼召去全時間在修院或教會工作。[27]馬丁路徳以這個本來在中世紀修院的用語來解釋其實每個人都有從上帝而來的召命,這召命不一定要全時間在修院或教會中服侍,而是可以延伸至日常的正當工作之上。[28]召命是馬丁路德的工作神學中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每當他提及工作時就會用「召命」這個詞。[29]簡單來說,召命是上帝期望人去成就的事。因着召命,人在工作中找到意義。[30]
召命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人類的召命、信徒的召命和個人的召命。人類的召命最闊,然後是信徒的召命,最中心是個人的召命。三個層面中心是相同的,代表這三個層面的召命沒有任何衝突,個人的召命是在人類和信仰的召命之中,彼此之間是共融的。[31]
人類的召命──是上帝對全人類的呼召。源自上帝的創造,對全人類都有效的。在創世記一章27-28節,神吩咐亞當 (人類始祖) 管理大地,及與其他受造物相處。[32]工作是由上帝所設立,其中包括了人要保護環境和學習與其他人和睦相處。[33]召命也連繫至創造的秩序,人要聽命並管理大地。人類在此召命中被要求維持這個秩序,維持人和神、人與人的關係。[34]另外,上帝在創造的第七日完成創造便安息了,並將這日定為聖日 (創世記二章1-3節)。因此,召命中包含了要休息的命令。而當人類始祖偷吃禁果,不聽從上帝的命令後,「地必為你的緣故受咒詛」。從此工作變得吃苦、流汗、費力。但要注意:「工作不是咒詛。上帝並沒有咒詛工作的人。」工作是中性的。它是咒詛還是祝福,在乎你在其中加上甚麼。[35]
信徒的召命──是上帝對信徒群體的呼召,是所有基督徒的責任。源自上帝的救贖及教導。[36]在上帝的救贖中,人因信而領受救恩,成為上帝的兒女,生命被轉化以彰顯基督,活出信仰。所以人在工作中也需要活出基督的樣式。[37] 在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神要求信徒要過聖潔的生活,成為基督的見證,及以好行為服侍社會。[38] 對基督徒而言,工作還加上了一個神學的意義,因為人被造,部分的目的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乃是信徒回應神的行動之一。[39]當信徒以召命的觀點看他的工作時,就會看到所有正當職業都是神聖的,因為當一個信徒從事某項職業的時候,他是依着神的命令而行的。因為有神的召命在其中,可以說是神差派他在這工場裏事奉神。[40]
個人的召命──是上帝對個别基督徒的呼召,源自上帝給予每一個信徒的恩賜及導引。[41]召命是上帝賜予人生命的方向,它蘊含人生的意義並給予向前的力量。[42]要辨識個人的召命,需要探索自己的愛好、渴望與恩賜。在尋索的過程中,除了聆聽聖靈的聲音,也應尋求有智慧及能信任的屬靈前輩給予意見和幫助。[43]
史密夫(GordonSmith)指出當我們以召命來考慮工作的時候便會帶來真正的自由,因為能在上帝的愛中找到真正的自己。[44] 其中包括以下各項;
認定自己的價值
召命的主角不是人,而是呼召人的上帝。[45]所以我們不用以工作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46]上帝給予每一個人有其獨特的恩賜及使命,透過召命的觀念能夠從上帝的眼中看見自己是誰,自己的價值,以致不被這扭曲世代的價值觀所搖動。召命也讓人發現自己的意義,並有勇氣與意志力去達成。[47]
對工作有正面的看法
召命的觀念指出每一份工作都有上帝的安排和護理。[48]工作是人運用上帝所給予的恩賜的地方,也是人依靠上帝恩典的地方。[49]在召命之下,人因知道自己的召命是從神而來,就不需要像現實社會中特意要討好其他人,如社會上會特意討好上司。[50]召命是上帝給予的禮物,所以我們應當因有工作而快樂。[51]
工作無分貴賤
在召命的觀念中,每個人在世上有其獨特的召命,所以會有職份或工作性質的分別,但在上帝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52]所有工作在神的眼中都有同樣的價值,所有的工作在上帝眼中同樣重要。[53]因着上帝看所有工作有同樣的價值,人不須再與別人作互相比較,從而可以避免產生嫉妒和紛爭。[54]
在工作中實踐信仰
召命將信心與工作連繫起來。[55] 馬丁路德認為工作是一種屬靈生命的操練。[56]信徒在工作中實踐基督的教導和使命,在工作中服侍上帝及服侍人。[57]馬丁路德以「上帝的面具」來形容召命,比喻上帝是隱藏在人的生活每一個場景之中。我們需要在人生的每個角落洞察並認定上帝的同在,[58]透過服侍身邊的人,如同服侍上帝,實踐愛上帝和愛鄰舍。在工作中當遇上考驗的時候,學習不依循世俗的方法,而是按真理去解決。[59]此外也能透過在工作中所面對的掙扎,從而發現自己的不足,經歷上帝的同在與能力,能幫助信徒成長,並能夠更認識自己。[60]
對教會牧養青年人的建議
面對複雜的社會與壓力大的工作環境,香港精神健康議會認為良好的心理素質及抗逆能力是很重要的。[61]也有報告提到青年人需要有人認真聆聽他們的訴求並與他們同行和引路。[62]教會在牧養青年人的時候同樣需要幫助他們建立美好的靈性,並與他們同行。與他們同行便需要理解青年人現今所面對的難處才能適切地牧養他們。故本文嘗試整理近期的資料,青年事工的導師很需要敏感、留意相關的資訊。透過教導有關召命的課題,能更切實地幫助青年人對工作有正確和正面的認知,尤其在香港工作壓力巨大的環境,召命的觀念能幫助青年人找到自己的價值和方向,在充滿競爭的社會中,不需要與其他人比較,及將信仰在工作間實踐出來。此外,現今教會一般教導信徒成長裝備後便要在教會中參與事奉,而事奉大多是在工餘時間才能參與,比較少教會教導信徒在工作中事奉上帝。召命在這方面能幫助信徒不致將屬靈的生命與工作分開,而是全人(在教會中與教會外)都活出信仰。筆者認為召命的課題若能在青年人入職前(即高中時期)帶到他們的教導中會更好,因為當年他們離開校園、步入社會,面對的轉變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壓力,也有機會要面對挫敗。[63]召命的觀念,尤其在認清個人召命能幫助他們在工作領域中領受來自上帝的召命,從而知道自己當怎樣選擇自己的前路。教會應幫助青年人發掘自己的恩賜。[64]除了教會常用的恩賜發掘工具,或9型人格、MBTI外,筆者建議可使用Donald Super提出的工作價值清單 (Work Value Inventory) (見附件),此工具相對容易使用及更貼近現實工作環境。
在變幻的世代中,持守不變的真理,需要更深學習上帝的話,也需要將上帝的話更貼近生活。工作佔據生命近三分之一的時間,實在需要好好計劃當怎樣選擇並投入在適合自己的工作之上。召命只是工作倫理其中的一個課題,甚願信徒能對基督教的工作倫理有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研究。
參考資料
Cherney, Kenneth A., “Uncovering Our Calling: Luther’s Reformation Re-emphasis on Christian Vocation,” Symposium on Vocation; Wisconsin Lutheran Seminary; September 18-19, 2006
Guzman, Noel F. R. Martin Luther’s Ethics of Creation: A Morality of Nature. Saarbrucken: VDM Verlag Dr. Muller, 2009.
Hart, Ian, “The Teaching of Luther and Calvin about Ordinary Work: 2. John Calvin (1509-64).” EQ 67 no. 2 (1995): 121-135.
Hein, Steven A. “Luther on Vocatio: Ordinary Life for Ordinary Saints,” Reformation & Revival Journal 8 no. 1 (Winter 1999): 121-142.
Janz, Denis. The Westminster Handbook to Martin Luther.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0.
Kolb, Robert, “Called to Milk Cows and Govern Kingdoms: Martin Luther’s Teaching on the Christian’s Vocations,” Concordia Journal 39 no 2 (Spr. 2013): 133-141.
Kolb, Robert, Irene Dingel, and Lubomir Batka.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Nelson, Tom. Work Matters : Connecting Sunday Worship with Monday Work. Wheaton, Ill.: Crossway, 2011.
Stevens, R. Paul, and Ung, Alvin. Taking Your Soul to Work : Overcoming the Nine Deadly Sins of the Workplace. Grand Rapids, Mich.: Wm. B. Eerdmans Pub., 2010.
克里斯.勞尼著。陳曉夫譯。《活出大人生:頂尖商業領袖教你制定成功的人生策略》。臺北市:光啟文化,2015。
陳韋安。《關於基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香港:明風出版,2015。
辛士祈著。陳文深譯。《召命人生:活出生命的獨特意義》。香港:道聲,2015。
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工作與休閒》。香港:光恩應用神學研究社,2012。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基督徒的工作觀》。香港:播道神學院,2012。
Breakazine!創作小組等。〈Breakazine! 005:筍工之神話〉。香港:突破,2010。
區祥江。《我做工? 工造我!:工作與自我的雙向旅程》。香港:突破,2009。
韋真爾著。劉思潔譯。《上帝@工作:基督徒生命中的聖召》。台北:雅歌出版社,2006。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基督徒工作觀的探討》。香港:宣道,2004。
伍潘怡蓉。〈反思職場的靈命培育〉。《校園》第57卷第4期 (2015年7-8月),頁42-45。
吳慧華。〈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生命倫理雙月刊》第19期 (2013年1月),頁2-3。
劉心亮。〈策略與挑戰〉。《教牧分享》第210期 (2016年11月),頁13-16。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五題:標準工時〉。香港:政府新聞處,2017,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5/31/P2017053100516.htm (下載日期2016/6/29)。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 2015-2016 年度》第4期 (2016年6月7日),http://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1516rb04-challenges-of-manpower-adjustment-in-hong-kong-20160607-c.pdf (下載日期2017/7/8)。
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就學生自殺事件回應,2016年3月14日,http://www.hkmhc.org/%E9%A6%99%E6%B8%AF%E7%B2%BE%E7%A5%9E%E5%81%A5%E5%BA%B7%E8%AD%B0%E6%9C%83%E5%B0%B1%E5%AD%B8%E7%94%9F%E8%87%AA%E6%AE%BA%E4%BA%8B%E4%BB%B6%E5%9B%9E%E6%87%89/ (下載日期2016/5/11)。
金漆。〈青年人,你快樂嗎?(更新:對網友的回應)〉,《獨立媒體》2015年4月2日。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3017 (下載日期2016/6/27)。
智經研究中心。〈如何為香港「青貧族」脫困?〉,《經濟日報》,2015年10月9日,http://www.bauhinia.org/index.php/zh-HK/analyses/375 (下載日期2017/5/11)。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香港青年趨勢分析2013〉。香港:香港青年協會,2013。
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2012:「從青年出發 – 我們的理想…」: 「我們理想的出路」總結報告〉。香港:青年事務協會,2012,http://e-registration.coy.gov.hk/activities/archive/youth_summit_2012/report/1124_report_blue.pdf (下載日期2016/6/29)。
附件:工作價值清單 (Work Value Inventory) 下載自〈http://mid-lifecg.weebly.com/uploads/4/7/5/1/47516733/work-values-inventory.pdf〉
[1] 「九十後無業男 (姓黎,廿六歲) 疑沉迷打機懶搵工,數日前被家人薄責後,曾憤然離家出走一天,翌日晚上他在粉嶺寓所大廈天台高處墮下,當場頭爆身亡。」《東方日報》,2016年10月13日;單單在2016年五月至八月,便有三名學生輕生。《東方日報》,2016年9月20日。
[2] 王卓琳:〈【2016回顧】年度七大全球第一:港人最長命工時最長可笑定可悲?〉《852郵報》,2016年12月27日,http://www.post852.com/196139/%E3%80%902016%E5%9B%9E%E9%A1%A7%E3%80%91%E5%B9%B4%E5%BA%A6%E4%B8%83%E5%A4%A7%E5%85%A8%E7%90%83%E7%AC%AC%E4%B8%80%E3%80%80%E6%B8%AF%E4%BA%BA%E6%9C%80%E9%95%B7%E5%91%BD%E5%B7%A5%E6%99%82%E6%9C%80/ (下載日期2017/6/28)。
[3] 〈私樓租金10年倍增,續蠶食收入,佔收入升至三成,學者料劏房戶更苦〉《明報》,2017年2月28日,港聞版。
[4] 〈大財團不平等合約趕絕小商戶,逾千街坊集氣守護大埔老店〉《香港01》,2016年8月21日,港聞,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38589/-%E6%9C%89%E7%89%87-%E5%A4%A7%E8%B2%A1%E5%9C%98%E4%B8%8D%E5%B9%B3%E7%AD%89%E5%90%88%E7%B4%84%E8%B6%95%E7%B5%95%E5%B0%8F%E5%95%86%E6%88%B6-%E9%80%BE%E5%8D%83%E8%A1%97%E5%9D%8A%E9%9B%86%E6%B0%A3%E5%AE%88%E8%AD%B7%E5%A4%A7%E5%9F%94%E8%80%81%E5%BA%97 (下載日期2017/7/8);〈領展翻新何文田老街市,20小商戶「被結業」,續租一字不提〉《香港01》,2017年5月16日,港聞,https://www.hk01.com/%E6%B8%AF%E8%81%9E/91269/%E9%A0%98%E5%B1%95%E7%BF%BB%E6%96%B0%E4%BD%95%E6%96%87%E7%94%B0%E8%80%81%E8%A1%97%E5%B8%82-20%E5%B0%8F%E5%95%86%E6%88%B6-%E8%A2%AB%E7%B5%90%E6%A5%AD-%E7%BA%8C%E7%A7%9F%E4%B8%80%E5%AD%97%E4%B8%8D%E6%8F%90 (下載日期2017/7/8);〈利安街市裝修加租3倍,8成商戶今離場〉《獨立媒體》,2017年2月28日,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479411 (下載日期2017/7/8);〈業主憂無法樓換樓,商戶恐須無奈結業〉《成報》,2017年7月4日,港聞,https://www.singpao.com.hk/index.php?fi=hot&id=37703 (下載日期2017/7/8)。
[5] 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2012:「從青年出發 – 我們的理想…」: 「我們理想的出路」總結報告〉。香港:青年事務協會,2012,http://e-registration.coy.gov.hk/activities/archive/youth_summit_2012/report/1124_report_blue.pdf (下載日期2017/6/29)。
[6] 王卓琳:〈【2016回顧】年度七大全球第一〉。
[7] 〈全球之冠!港工時全球最長,打工仔一星期做足50個鐘〉《明報》,2016年5月25日,港聞版;王卓琳:〈【2016回顧】年度七大全球第一〉。
[8] 「工聯會屬下的工聯職安健協會調查報告」《信報》,2017年3月15日。
[9]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立法會五題:標準工時〉(香港:政府新聞處,2017),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705/31/P2017053100516.htm (下載日期2017/6/29)。
[10] 克里斯.勞尼著,陳曉夫譯:《活出大人生:頂尖商業領袖教你制定成功的人生策略》(臺北市:光啟文化,2015),頁20。
[11] 張慕皚,梁家麟,鄺炳釗,鄞穎翹:《工作與休閒》(香港:光恩應用神學研究社,2012),頁122;區祥江:《我做工? 工造我!:工作與自我的雙向旅程》(香港:突破,2009),頁15。
[12] 克里斯.勞尼著:《活出大人生》,頁31;伍潘怡蓉。〈反思職場的靈命培育〉;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 2012〉。
[13]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研究簡報 2015-2016 年度》第4期 (2016年6月7日),http://www.legco.gov.hk/research-publications/chinese/1516rb04-challenges-of-manpower-adjustment-in-hong-kong-20160607-c.pdf (下載日期2017/7/8),頁7-8。
[14]《東方日報》,2016年8月13日,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813/mobile/odn201608130813_00176_021.html (下載日期2017/6/2);《星島日報》,2016年6月6日,http://stedu.stheadline.com/sec/sec_news.php?aid=15729&cat=8&subcat=21 (下載日期2017/6/2)。
[15]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香港青年趨勢分析2013〉(香港:香港青年協會,2013),頁22;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 2012〉。
[16] 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 2012〉。
[17] 金漆:〈青年人,你快樂嗎?(更新:對網友的回應)〉《獨立媒體》,2015年4月2日,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3017 (下載日期2016/6/27);《星島日報》,2016年6月6日。
[18]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香港青年趨勢分析2013〉,頁22。
[19] 「思匯政策研究所公佈《亞洲福祉指標2016-香港》研究結果。當中18至29歲佔43%,而此年齡層的青年人對香港整體生活和看法、其個人生活質素感到不滿。他們亦比其他年齡組別,更為擔心能否應付自己和家人的日常開銷,亦是精神壓力自我評估水平最高的一群,過半數形容精神壓力「非常大」或「大」,較整體數據26%有明顯差距。」《蘋果日報》,2016年10月31日。
[20]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人力調整為香港帶來的挑戰〉,頁9-11;《東方日報》,2016年8月13日,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813/mobile/odn201608130813_00176_021.html (下載日期2017/6/26)。
[21]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香港青年趨勢分析2013〉,頁22。
[22] 智經研究中心:〈如何為香港「青貧族」脫困?〉《經濟日報》,2015年10月9日,http://www.bauhinia.org/index.php/zh-HK/analyses/375 (下載日期2017/5/11);金漆:〈青年人,你快樂嗎?〉。
[23] Breakazine!創作小組等:〈Breakazine! 005:筍工之神話〉(香港:突破,2010),頁27。
[24] 金漆:〈青年人,你快樂嗎?〉。
[25] 「二十歲出頭的IVE仔組成本港首支由全港人的職業電競隊伍Kowloon Esports,目標打上頂級職業聯賽,因為港澳次級聯賽ECS資格賽而放棄畢業考試,轉為職業選手。」《星島日報》,2017年9月26日;「10位 “自作業” 的青年人。」Breakazine!創作小組等:〈Breakazine! 005〉,頁14-24。
[26] Tom Nelson, Work Matters : Connecting Sunday Worship with Monday Work (Wheaton, Ill.: Crossway, 2011), 194.
[27] 韋真爾著,劉思潔譯:《上帝@工作:基督徒生命中的聖召》(台北:雅歌出版社,2006),頁17-18。
[28]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27;Kenneth A. Cherney, ‘Uncovering Our Calling: Luther’s Reformation Re-emphasis on Christian Vocation’, p. 2.
[29]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27。
[30]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基督徒工作觀的探討》(香港:宣道,2004),頁44-45。
[31]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頁47。
[32]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1。
[33]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頁48。
[34] Noel F. R. Guzman, Martin Luther’s Ethics of Creation: A Morality of Nature (Saarbrucken: VDM Verlag Dr. Muller, 2009), 26.
[35] 陳韋安:《關於基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香港:明風出版,2015),頁109。
[36] Kolb, “Called to Milk Cows and Govern Kingdoms,” Concordia Journal 39 no 2 (Spr. 2013): 133.
[37] Nelson, Work Matters, 16.
[38]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1。
[39]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16。
[40]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 》,頁22-23。
[41]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基督徒工作觀的探討》(香港:宣道,2004),頁48。
[42] 陳韋安:《關於基督徒,我們說的其實是……》,頁110。
[43] R. Paul Stevens, and Alvin Ung, Taking Your Soul to Work : Overcoming the Nine Deadly Sins of the Workplace (Grand Rapids, Mich.: Wm. B. Eerdmans Pub., 2010), 161.
[44]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7。
[45] 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頁44。
[46]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8;Robert Kolb, Irene Dingel and Lubomir Batka,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Oxford, United Kingdo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368.
[47] 克里斯.勞尼:《活出大人生》,頁130。
[48]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28。
[49] 吳慧華:〈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生命倫理雙月刊》第 19期 (2013年1月),頁2-3。
[50]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8。
[51] Denis Janz, The Westminster Handbook to Martin Luther (Louisville, Ky.: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10), 135.
[52] Guzman, Martin Luther’s Ethics of Creation, 27.
[53]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25;Janz, The Westminster Handbook to Martin Luther, 135.
[54]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37。
[55] Kolb, Dingel and Batka.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artin Luther’s Theology, 367.
[56] 何建宇、林志成:《樂在工作》,頁26。
[57] Janz, The Westminster Handbook to Martin Luther, 135.
[58] 辛士祈著、陳文深譯:《召命人生:活出生命的獨特意義》(香港:道聲,2015),頁11-12;楊世禮:《為誰辛苦為誰忙》,頁46;Gene Edward Veith, “Vocation: The Theology of the Christian Life,” Journal of Markets & Morality 14 no. 1 (Spring 2011): 122。
[59] 吳慧華:〈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頁2-3。
[60] 伍潘怡蓉:〈反思職場的靈命培育〉,《校園》第57卷第4期 (2015年7-8月),頁45。
[61] 香港精神健康議會就學生自殺事件回應 (2016年3月14日)
[62] 民政事務局及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年高峰會議 2012〉
[63] 劉心亮:〈策略與挑戰〉,《教牧分享》第210期 (2016年11月),頁14。
[64] 劉心亮:〈策略與挑戰〉,頁16。
原載於《全球基督教與處境神學反省》,2020年6月23日。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