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繼往開來 / 張慕皚

「建道」創院以來已六十五年,累積了不少前人的寶貴經驗和優美的傳統,成了「建道」繼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九十年代是一個充滿巨製的時代,在神的帶領下,神學教育必須迎合時代的需要,訓練有時代感的工人;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上,需要求主賜給「建道」遠大的眼光。

持守優美的傳統

一.「建道」一直注重屬靈生命的塑造,固定時間的靈修、祈禱日和靈修營是不可缺少的。傳道人要懂得做事,更應懂得做人,宿舍的生活因此是重要的。在生活上與同學相處得不好,將來也難以在敎會裡與人相處得好;三年級的行檢評估,相信是同學的一個大幫助。

二.學院重視聖經的訓練。我們深信聖經是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是神自己的話語,是傳福音、栽培信徒的根據;我們盼望「建道」的同學熱愛神的話語、熟悉神的話語,更能在事奉上活用神的道。

三.我們所珍惜的另一項傳統,是「佈道團」的訓練。敎會唯一的使命是傳福音,使人作主門徒。因此我們要求神學生必須每個週末都參予不同形式的傳福音事工,叫他們將來懂得建立傳福音和差傳的敎會,很多校友都珍惜「佈道團」的操練。

四.福音信仰的傳統,是「建道」極力維持的信仰立場。我們接受聖經的權威和無誤性,追求靈性和學術的平衡。我們反對規條性和定罪性的消極生活型態。得勝的生活來自積極熱心愛主。福音信仰的人堅守信仰的立塲,但同時抱着一種開放的態度,在適當和可行的情況下,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

五.聖樂的訓練是「建道」另一項傳統上的特色,有學院性的大詩班,也有小組性的詩班,每年在大會堂透過詩歌的獻唱,與港九各敎會的弟兄姊妹一同敬拜神。在課程方面,過去幾年我們逐漸設立學士聖樂副修、道學碩士聖樂主修和兩個普及形式的聖樂證書與文憑課程,盼望藉此提高敎會的聖樂和敬拜的水準。

六.為敎會訓練適切時代需要的傳道人和宣敎士是「建道」一向的宗旨。為此學院鼓勵講師們積極投入敎會的事奉,以明瞭敎會的情況和需要;同學也必須經過系統性和全面性的牧職實習,才可以畢業。學院更盼望敎會將清楚蒙召,又具備美好靈性和事奉潛質的青年人推介來學院接受造就;未符合條件的,應留在敎會接受牧者的栽培,故此學院極重視敎會對學生的入學推薦。

七.提供多元化的訓練是「建道」一向對敎會的貢獻。為協助敎會訓練信徒領袖,我們設有函授課程、各種延伸課程、證書課程和遙距課程。近年在歐洲協助華僑佈道會訓練各地信徒領袖,又在北美設立「建道中心」推廣信徒神學訓練;在校內也有不同的主修:聖經、宣敎丶基督敎與中國文化、敎牧學和聖樂等。這些多元化的課程,盼望能為今日的華人敎會和普世宣敎工作訓練不同型式的傳道人,進入敎會和機構事奉。

新領域的開拓

一.再過幾年,香港由英國殖民地的地位,變成中國的一個特區,向前邁進的「建道」,盼望能與香港的眾敎會攜手共渡「九七」。很多敎會都以遠大的眼光繼續增長和植堂,「建道」是義不容辭,必需繼續為香港眾敎會訓練人才。近年來奉獻全時間事奉的信徒有增加的趨勢,這現象提醒香港的敎會,神的敎會在香港將有更美好的發展,為此我們感謝神,同時要適切地回應神的帶領。「建道」為協助敎會過渡九七,又為了支援內地敎會的工作而成立了「基督敎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這中心將在研究、訓練和事工三方面繼續努力。

二.香港大專敎育越來越普遍,一般人的敎育水準不斷提高,傳道人也感受到進修和更高裝備的需要。有見及此,「建道」將在不久的將來開辦敎牧學博士(Doctor of Ministry)課程和神學碩士(Master of Theology)課程。

近年來西方神學院不斷來東南亞探路,盼望在這邊開設敎牧學博士課程,但亞洲神學界一致認為這類比較實用性的課程,應該由亞洲神學界自己來辦,更為適切需要。「建道」期望設立一個有華人敎會特色的敎牧學博士課程。

三.今日的時代是一個極之複雜而多變化的世代,敎會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多,信徒在社會中亦面對很多前所未有的問題;敎會的傳道人必須對這些問題有清楚的了解,又能帶領敎會面對時代的各種新挑戰,幫助信徒解決不斷湧現的新衝擊。神學院的講師和同學,不能只懂得紙上談兵,閉門造車;「九七」帶來的政治問題和各種社會特殊情況,移民和回流、經濟蓬勃所帶來的種種職業和道德問題、社會動盪所引起的極端敎派和異端邪敎的出現,都帶來敎會很多衝擊。新時代運動已有效地滲透社會的各階層,通靈交鬼和不同的迷信已侵蝕了不少人的生命,但很多傳道人還不知新時代運動為何物;生物和醫學科技的突飛猛進,叫很多以前只屬科幻小説的技術,已成為社會人士和信徒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問題;人工受孕丶墮胎、胎兒性別揀選、精子庫、無性生殖、安樂死和自殺等,已成為信徒經常面對和需要向傳道人尋求答案的迫切問題。

今天的神學院講師不能再只專心敎導聖經、神學和敎會行政,學生們想知道如何以信仰去面對這些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衝擊,如何敎導學生活用聖經面對問題是神學敎育面前的重任。

四.理性神學與屬靈神學的結合是現今的爭論,但在現今的形勢下,就顯得有點「多餘」。廿世紀前五十年的科學主義、自然主義、進化論、馬列主義和物質主義,完全忽略了人內心的需要。近年來迷信、通靈交鬼、心理學和新時代運動的流行,都顯示人類在追求所謂「心靈的革新」,靈恩運動的回應是不足夠的。「建道」在未來的神學敎育中,必須強調「理性」和「靈性」的結合,這是信徒和敎會的要求。

五.在未來的日子中,「建道」必須在差傳敎育和宣敎士的訓練上有新的突破。撒旦的工作越來越猖狂,而且無孔不入地侵蝕現代人類文化的各個層面。神學敎育必須多探討適合這時代需要的福音策略,有效地訓練更多傳福音的人才;如何加強神學生傳福音的意識,叫他們將來在敎會建立強而有力的傳福音事工,而又能帶領敎會對普世福音工作積極地投入,是現今神學敎育所必須極力關注的。「建道」作為一間一向注重傳福音訓練和差傳的學院,必須在這方面尋求更大的突破。

結語

後現代思想是一種注重「整全主義」(holism)的思想,神學敎育必須強調全人的訓練,課程必須注意聯繫和整合(integration)。敎會與神學院的合作、個體與群體的協調、社關與個人福音的配合,都是今後神學敎育所必須關注的。

原載於《建道通訊》96期,1994年6月,頁2。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