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牧中心】教牧學博士課程學員心聲
楊健生(尖沙咀國語浸信會——牧師)
我一直有一個心願:中國弟兄姊妹或教牧,能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中,中國的土壤裡,得到最好的造就。
建道神學院教牧博士課程正提供一個這樣的環境,與五湖四海的中國教牧同工一同學習,不單是神學知識的分享,更是生命的交流。何等歡喜快樂!
身在長洲,心在神州。
身無分畝,胸有天下。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願在自己的崗位上,做一個忠心又良善的僕人,更是捨己,天天背十架,跟隨主的門徒。又願主塑造我這個器皿,聖潔合乎祂的使用,成就祂的大事。
林俊華(基督教宣道會純光堂——牧師)
貴賓——過往在建道母院受教合共七年,只覺得在校時的身份是學生;這次卻是大大不同:在舒適的上課環境中,妥善的安排(包括食住),教授們悉心的教導…使學員有著賓至如歸的感受。
反省——講師作為一個課程「催化促進者」,使課堂中熱烈的討論化作生命,牧養,事奉的重要反省,同學們彼此激勵,交流與分享,委實更新了極多牧養方向。
實用——是次課程(現代教牧神學)沒有高言大智的神學偉論,卻蓋涵眾多以聖經神學為出發的實際牧職應用及討論。如果課程的設計只是學術上的象牙塔,那就完全失去教牧學課程設立的目的。
感恩——感謝母院開設了一個適合自己的課程,感謝上帝開設了一個適合開設這個本土神學課程的神學院。
祈盼——自己能在不影響教會的事奉下完成這課程,有更多教會能體諒傳道人進修的重要,鼓勵他們也參與這課程。
高桂芳(元朗真道堂——傳道)
感謝神!讓我再有機會踏上山頂道的建道家(神所預備的美麗培訓之地),師長的督導和提醒,與同學共磋互勵,實在是神所賜的寶貴時間和恩典。筆者欣賞本課程的特色有三:
(一)學院安排了資深的神學講師組成了以隊工式教授的方法。
(二)結集了牧養神學,聖經研究,教牧輔導,中國文化等課題的研究。
(三)雲集了各路英雄(資深的牧者或領袖)在課室上互相有寶貴的個案討論和牧會討論和牧會經歷上的分享。
願主賜下屬天的智慧和能力給我們,在政權轉易中的牧養生涯上,在裝備與實踐的同時,更經歷神的信實和保守,更學會需要隨時上山又下山。
姚關少文(多倫多伯特利教會——傳道)#
感謝神給予我有進修的機會,使我重新經歷學生的生涯;在那安靜的環境中,使我重拾那學習的情趣。雖然只有短短五天的學習,所領受的超過我所想像的;由於在課前及課餘所參考的書籍,期刊及其他資料,加上教授在堂上悉心的教導,同學們經驗的交流,使我能掌握所學的內容,以對教牧神學有更清晰的認識。盼望我能將所學的更落實在我個人的生命及教會的事奉中,在此衷心向教授們的教導及同學們的分享致謝。
梁明財(香港浸信教會——傳道)#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在這炎炎夏日跑到長洲,不是去享受陽光與海灘,反而是投身另一個「苦海」;在外人眼中大概不會理解,但自己深深體會這是神在夏日給我的「強水」。有機會旁聽「現代教牧神學」這一科,給自己在牧養事奉上有很多的反省和立志。感謝父神的賜與,也多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分享和互動。「全是恩典!」
劉宗銳(澳門神召會——傳道)
「反省、學習、更新、見証」是一位教會事奉者為了裝備自己所要時常做的四步曲。然而,事奉並不是單在教會內,而是我們活在世上整個生命的流露。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課程幫助我這生活在華人社會,接觸了本土文化和面對著當今時勢的事奉者更全面地和更懇切地去做事奉裝備的四步曲。「更全面地」乃是藉著資深導師的指引和同學的交流;「更懇切地」卻是因為老師和同學們忠心事奉生命的流露激勵我自己也要「向著標竿直跑」。事奉到老代表「反省、學習、更新、見証」到老,不是單求改進自己,而是讓自己成為有用的器皿,務使教會得著造就,神得著榮耀。
彭滿圓(廣林浸信會——牧師)#
回想一九八六年蒙召進入神學院時,在入學見證中表明自己是「為一九九七讀神學」的,想不到事隔十事,在一九九六年七月一日既能再次回到建道神學院去進修。明年的七月一日就是香港主權回歸中國大陸的日子,可以在學院遙望著對面中國的伶仃島。感謝神,使我在這十年內仍然「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梁錦洪(澳洲雪梨華人恩典基督教會——牧師)
適切——課程適切處是課題多集中在牧養華人教會的需要,諸如華人文化與教牧事工。華人教會之變遷及領導模式等,已深悉必然對牧養的對象有助益。
反省——課程要求多反省,要求讀書報告要作神學反省。反省的用意,在於想到有否「虧欠」,「不足」甚或「做錯」從而能醒覺,所謂「錯而能改,善莫大焉!」這是課程中莫大的「善」。
添上——幾天的學習,教授、講師們的熱忱教導,引發學員的討論,提供的最新書目,參考資料,是以在舊有的神學基礎上,觀念中添上了很多可供參考,作分析和可以推行實踐的。想也是這幾天密集課程之課題「現代教牧神學」的目的,要學習的教牧人「添上」及「添新」。
凌望基(中國宣道神學院——講師)
在神學院教授了四年多的時間,發覺現今訓練牧養的傳道同工倍感困難,原因是顯而易見的:今天面對急劇轉變的香港,單靠經驗(特別是十年前所學的牧養技巧及知識)已不足夠面對今天教會的需要,更何況我的牧養經驗實在太短淺,要有效地訓練新一代的傳道同工,已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建道神學院研究院所開辦的這個教牧學博士課程,對我來說是一個莫大的喜訊,在還未報讀之前,我對教牧學博士這個課程有一個先入為主的偏見:「這個課程一定是無謂的分享,沒有甚麼學術可言!」然而當我收到本科的課程要求後(這一科是「現代教牧神學」),叫我對這個課程有了革命性的改觀:它不是一個經驗交流的同工退修會,而是具備了嚴格的學術要求,比起我所唸的神學碩士,功課要求何止多了一培!這樣的要求,對我來說是一個積極的催化作用一定要下苦功去完成!在上課的初段,我們是一同演奏“sound of silence”,但在上課後的數小時,我們便到達了「百家爭鳴」的境界。學術的要求加上深度的分享,使我覺得值回票價!我特別欣賞講師准許我們自由地討論,引導我們以神學作基礎來反省我們現今的牧會狀況,使我這個沒有甚麼學養及牧會經驗的小子大開眼界!
郭志文(沙田靈光教會一傳道)
長洲實在是個反省進修的好地方,既隔離繁囂,又離家不遠,甚至仍可回應教會突發事件,是在職教牧的一個好選擇。
老師們很厚待我們,給予延長教牧中心及圖書館開放時間,借書期特長的優惠。膳宿妥善的安排,更有優秀隊工的教學,更有不時令人驚喜感動的服事。
這星期很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校園的恬靜、課堂熱烈的討論學習、飯桌的神學交流、徹夜有效率的閱讀及寫作;東灣的碧波暢泳及與香港教牧同工們所建立的一份珍貴情誼;還有身、心、靈的洗滌和休息,感謝主。
彭振華(宣教會恩典堂——牧師)
由決志奉獻時開始,我深感牧會是神予我的使命。所以一直都關心牧養的工作。但這工作的對象是人,和由人際關係交織出來的事,其形態千變萬化,現象日新月異。若非保持進修,難以追上時代的需要,這是我報讀建道神學院教牧學課程的緣由,能夠進入建道神學院進修,一直是我十多年的夢想,非因今日設備完善及課程選擇廣泛,及是一直醉心於堅守福音派立場,且以「開荒,火熱,吃苦」之精神教導神佣人的一間學院。我今日成為建道學生,深信是神的恩典。靠著神的幫助,我當以我所信至聖的真道自建,毋負神的厚恩。且會為牧會工作,燃盡今生。
#預收生
原載於《建道通訊》105期,1996年9月,頁10-11。
最新文章
【新生見證】頃刻的呼聲 傾出一生回應 / 何能恩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明燈指引 主愛綿延 / 容永進
2024 年 10 月 1 日
【新生見證】蒙召與回應 / 朱仲衡
2024 年 10 月 1 日
編輯精選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