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愛蘭回憶錄 / 白愛蘭

《白愛蘭回憶錄》是作者關於近乎一生的記錄,通過她的文字讀者可以了解這位傳教士在二十世紀中國的生活面向,她如何背井離鄉,承擔傳教任務、家庭生活的責任等心路歷程,並提供一個有別於男性視角的觀察,從而走進女傳教士面臨的困境,以及她的情感流動與思想。…

Justice and Mercy: The Law Codes of the Ancient Near East in Scriptural Perspective/Chia-en Liu

There are various problems of social justice, and among all corollaries of injustice, one is the problem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ealth which affects numerous people around the…

論金口約翰解經學中的「俯就」原則 / 彭昱森

俯就是金口約翰解經學的核心原則。俯就的根本原因是上帝的神聖經紀,直接原因是人類理性的軟弱,二者以上帝的仁愛為共同前提;俯就的具體表現不可勝數,但它們的共性是默示經文的「精微」,它既是默示的屬性………

靈魂存在嗎?從神學與哲學角度評二元論 / 關啟文

「靈魂是否存在?」是極富爭議性也對人觀極為重要的問題,基督教傳統相信二元論(dualism),但這面對當代世俗人觀和唯物論的嚴峻挑戰,甚至一些當代神學家(如格林)和基督徒哲學家(如梅菲)也提倡一種基督教的唯物論或物理主義。…

廣州教案——1875年真光書院大火與傳教士那夏理 / 歐學之

真光書院(True Light Seminary)於1872 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理(Harriet Newell Noyes, 1844-1924 年)創辦。在辦學初期,就在書院僅僅成立三年,在1875……

香港日治時期日本佛教徒與基督徒領袖的「和平觀念」比較 / 陳智衡

1941 年12 月8 日,日本對香港軍事侵略。港英政府最終不敵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直至1945 年為止。

從《新編講道法》的新增內容看周聯華本色化講道學的嘗試 / 雷健生

周聯華的《講道法》(1964)及後的增訂版《新編講道法》(1987)出版以來成為華人神學院的標準講道學教科書和參考書超過半個世紀。

A Spatial Approach for Sacred Space Through Lefebvre’s Lens: An Analysi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hurches in Hong Kong / Edward W. Lo

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survey of the deliberations on the inherent nature of sacred space in spatial context leading to a rejection of the absolute opposition of sacred and…

【院長的話】唯獨基督是真主宰,堅守真理得真自由 / 蔡少琪

在極大動盪和超艱難的時代,我們往往聽到許多聲音和雜音:我們自己應該何去何從?

Church What’s Next? 香港教會何去何從? / 葉松茂

作為扎根香港的建道,我們一眾同工在禱告中領受異象,決定再辦一次大型的前景會,與眾同工、衆領袖、衆弟兄姊妹,一起拋磚引玉,獻出我們卑微的觀察、體會、分析和洞見,祈求神的恩典。…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雖然基督教會擁有不少學校的辦學權、教堂的土地、營地、社會服務等等,但教會及基督教價值從來都不是社會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