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 1 月 1 日
【院長的話】純全的心/ 蕭壽華
事奉主的人,因正在參與不同服事主的工作,感到自己是主的僕人,也感到自己是為主而活的;直至某一刻自己陷入軟弱的境況,或犯錯跌倒時,才明白自己的心並不是想象中的純全向主。…
2003 年 1 月 1 日
鶼鰈程— 基督徒夫婦屬靈親密關係的重建與塑造/譚廣海
本書作者先涉獵香港近期對夫妻關係的研究,並在自己事奉的教會作了兩次問卷調查,清楚掌握信徒夫婦在香港的大氣候中如何維持親密的關係。此外,作者更從聖經、神學與歷史角度探討這問題,並從教會家庭事工、群體生活、教牧輔導等角度作反省,內容非常豐富。…
2003 年 1 月 1 日
還原主義與中國基督教本色化──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華人自由派神學/梁家麟
還原主義(Reductionism)是自二十世紀初迄今華人基督教本色化最主要的形式,較諸所有其他理論更普遍,亦更容易付諸實踐。事實上,與其他所謂本色化理論不同的是,它不是一個純粹的方向建議,而是具體的行動策略。…
2003 年 1 月 1 日
恩典與善行──基督教救贖論與中國文化的衝突/邢福增
回顧百多年來的中國教會歷史,基督教要不是被視為威脅社會穩定的異己力量,就是被指控為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面對二十一世紀,筆者相信,文化差異將取代秩序意識及國家主義,成為基督教在中國傳播的主要難題。…
2003 年 1 月 1 日
舉步維艱──麥格夫論宗教多元主義/蘇遠泰
持守福音信仰的不同學者,在非基督宗教是否提供拯救的課題上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他們均反對希克所提出的宗教多元主義,即以為世界各大宗教不過是同一絕對真實的不同反映,各大宗教均可以度人回歸真實,過以真實為中心的生活。…
2003 年 1 月 1 日
身分意識與七十年代福音派青年基督徒社會參與/郭偉聯
本文探討投入七十年代社會參與的福音派青年基督徒的身分(identity)建構及其影響。筆者首先指出社會運動與社會群體身分意識之間的關係,接著鉤勒七十年代福音派青年基督徒在面對學運「關社認祖」的挑戰下,如何塑造、捍衛與更新自身身分。…
2003 年 1 月 1 日
加芬編。《基赫杜斯穫士文集──救贖歷史與聖經詮釋》。(Gaffin, Richard B. Jr., Ed. Redemptive History And Biblical Interpretation: The Shorter Writings of Geerhardus Vos.)/郭鴻標
基赫杜斯•穫士(Geerhardus Vos)乃德裔荷蘭人,生於1862年3月14曰,十九歲時隨父親到美國的麥兹根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