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凱錫克培靈會與華南培靈奮興運動/黃彩蓮

十九世紀英國一個小鎮凱錫克(Keswick),誕生了著名的凱錫克培靈會。……

十分材料十分話——蘇精的十九世紀中國基督教史研究/黃文江

本文介紹蘇精從事學術研究的歷程、治學方法以及成就。在其高級學位的研究論文,他疏理出倫敦傳道會在東南亞以及中國的出版事業,對於主要的傳教士、華人同工與信徒等均有深入的了解。…

「教會似家」 與 「家如教會」——華人教會對家庭事工的認知與實務/彭淑鈴、張江光麗

本質性研究訪問了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的牧長或事工領導人,調查其對家庭事工的看法以及實務經驗。

在印尼點燃宣教之火——翟輔民牧師/彭滿圓

翟輔民牧師不但是廣西梧州時期建道聖經學校校長,也是將神學教育與宣教使命付諸實踐的宣教士。由他發起於 1929……

跨文化事工/張美薇

今天香港教會面對普世跨文化事工的挑戰,目前全球人口已超過75億,而從2018年的普世宣教數據資料可見......

中國內戰時期的宣道會(1945-1952)/何明章

宣道會在中國內戰時期的活動,迄今仍是一段相當模糊、鮮為人知的歷史,本文作者則利用西差會檔案資料、西教士傳記和當地教會的零星紀錄,描述了昔日二戰以後該會西教士是如何由北美返回中國的宣教工場,重整滿目瘡痍的教區,緊接着的是該會因中國內戰之威脅而要不斷遷移陣地的往事,文中亦論述在國軍節節敗退和共軍步步進逼的形勢下,宣道會人士是如何思量前面的路向,並為中國教會作出部

文化衝突:以斯拉列的視角/吳劍麗

西方的中國伊斯蘭教研究者,早期以傳教士為主,他們出於對中國穆宣的關懷而從事研究。直至戰後,參與相關研究的則大多為專業學者,更多採取社會學、人類學等方法,探討中國穆斯林群體的社會和文化,以斯拉列(Raphael Israeli,……

伊斯蘭的使徒──池維謀/吳劍麗

説穆斯林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得之民群體,並不為過。根據去年皮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從「大媽舞」現象初探中國教會的傳教策略/陳智衡

「大媽舞」,又名「廣場舞」,那是形容一群中老年婦女(又稱為「中國大媽」)以強勁音樂作背景,並共同參與的街頭舞蹈。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的背景與翻譯/彭滿圓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可以被視為一首最古老的中國聖詩,那是在公元……

周流四方:五十至六十年代建道校友的宣教/建道神學院跨越文化研究系 主編

建道校友於長洲小島薪火相傳,認定宣教使命,奉召出發。沒有回家的路,沒有後方支援,就憑信心勇氣順著大潮流;或隨個人際遇,或隨華人散居,從內地到東南亞再到歐美各地,在環境匱乏中設法建立教會,凝聚信徒群體。…

走進翟輔民的宣教生命──在印尼翟輔民神學院的教學 / 蔡少琪

「求那感動祂僕人的靈,也大大感動這代的建道人。」是我於建道前院長翟輔民牧師(Rev. Robert A. Jaff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