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分享】訪韓外篇 兩性關係 —「工作假期」的體會 / 潘智剛

從2012年,韓國起進入適婚年齡的男性激增,「新娘難求」的現象已經出現。

生命猶如比喻—法國泰澤團體與貧窮人的團結共融/張名揚

本文分析泰澤在貧窮人中間的行動,為何在基督徒之間及俗世社會中引起這麼大的回響。

【院長的話】信仰的實踐與召命 / 梁家麟

基督徒對信仰可以有怎樣的期待?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對帶領弟兄姊妹的教會領袖。不過我們許多時不覺察到這問題的重要性,也沒有作因應的思考和回應。…

二十世紀初中國內地會在新疆的基督教事業 ─ 歷史因素和發展 / 黃玉明

本文研究二十世紀初中國內地會在新疆的基督教事業的歷史,尤其是影響其發展的歷史因素。

再思長老職分—一個歷史神學式的考察/吳國安

本文檢視加爾文及荷蘭、美國、蘇格蘭幾位近代改革宗神學家對長老職分的論述,聚焦其訴諸的神學理據,追溯其間的延續和發展。

教會與「幸福城市」關係的神學反省/郭鴻標

香港社會面對多方面的挑戰,如貧富懸殊、2017年普選特首方式、中港矛盾⋯⋯等課題。究竟教會有甚麼信息回應時代呢?筆者嘗試從奧古斯丁(Augustine,354-430年)的神學作出回應。…

【院長的話】教會中產化頌 / 梁家麟

教會中產化是自然而正常的事。隨著社會走向穩定,人民生活富裕起來,中產階層也逐漸成長;教會與時俱變,與社會同步成長,信徒以中產階層為主,乃是正常不過的事。…

【院長的話】教會傳統社群的崩解 / 梁家麟

香港教會崛起自基層社會,十九世紀傳教士藉教育和社會服務吸引貧苦大眾接受福音,建立了首批教會;二十世紀中葉從中國大陸撤出來的傳教士同樣積極服事多數具難民背景的基層民眾,建立另一批為數更多的教會。…

【文化中心廿周年】二十年的使命、二十年的異象 / 張雲開

2013年將會是文化中心熱鬧繁忙的一年。二十年前的2月文化中心在建道正式成立。

[電子書]文明交融—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對話願景/劉義章、李林 主編

本書內容由七個主題組成:一、兩教對話的理論視域;二、經典與對話;三、宗教比較與文明對話;四、兩教對話的現實思考;五、兩教對話的歷史經驗;六、伊斯蘭文明;七、伊斯蘭文明與中華文明。…

【院長的話】伯樂與千里馬――為教會尋覓領袖 / 梁家麟

神學院的存在目的,是為教會培育人才。不得不指出,這些年間教會的一些轉變,對神學教育造成相當困難,必須呼籲廣泛關注。

華人女教牧今貌:香港、台灣、北美三地統計研究/滕張佳音

本書內各項統計數據的冷知識,嘗試帶出事情的實況,讓各人在上帝面前正視問題,讓女教牧在教會中獲賦予一個清晰的身分,可以有獨立的角色參與各項事奉,培育出一代一代終身事主的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