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信息分享和畢業生心聲

六月廿二日( 星期六)晚上八時正,爲本院第七十五屆畢業典禮,會中敦請滕近輝牧師蒞臨證道, 滕牧師以(林後四:全)「接受神職 份的人應有之表現」與大家分享聖經 之教導,其大意如下,共有八個對比:

1.「寶貝與瓦器」之對比(V.7) 一屬主的人應認識自己是瓦器,免致驕傲;當他認識自己,必會謙卑下來。但主不是要求人單看自己是瓦器,也要他認識到有寶貝放在瓦器中。 這寶貝即是聖靈的能力。例如:信心之能力,人有了它就凡事都能;愛心能力,就凡事都得勝;故此,人應寶貴它及使用它。

2.「基督的死與祂的生都顯明在我們身上」之對比(V.10)——我們要學基督的死,例如:向罪死、向自己死、向世界死;有了它才能與基督同活:所以我們要常接受聖靈之對付, 然後才能顯明基督的生。

3.「傳自己與傳基督」之對比(V. 5)——我們不是高舉自己、乃是祂, 因我們自己不能作甚麼。而基督是我們見證、傳揚之對象。我們順服祂, 接受祂之主權,並且,因基督作了人之僕人,藉着服事人來服事主。

4.「內面與環境」之對比(V8-9)——雖四面受敵攻擊,但在裏面卻超越這些,因他有從上面支取得來之力量,以致超越限制、包圍、困難等等……。主是我們之通道,我們從上得力、不向環境屈服、投降,因此, 事奉主的人是個不喪膽的人。

5.「神的光與世界的黑暗」之對比(V.6)—— 我們因有神的光照在心裏,以致進入神的光中,是光明子女心地光明、行光明之事、不行暗昧之事,以致坦然無懼見主。

6.「身體與心靈」之對比(V.16) 身體雖老邁,但內心新似一天。 我們應多注意靈裏更新而變化,有崇高之目標去跟從主。

7.「至暫至輕的苦楚與永遠的榮耀」之對比(V. 17)——爲主付代價,必不落空,故應歡心。雖有眼淚、心破碎,但這都是至暫至輕的,而主給的榮耀,才是永遠。

8.「所見與所不見、暫時與永遠」之對比 ( V, 18 ) 一我們應以永恒之眼光來看事奉,以致有了正確之角度,這是應該的及必須切記的。

願主藉着以上之各點,幫助每位神學畢業,接受神職份之每一個人。

 

一、師長訓勉

張慕皚院長:

畢業是人生一個里程碑,鼓勵我們勇往直前,不斷拓展靈命和事奉的新領域。

就如史丹利、鍾斯(Stanley Jones)指出,屬靈長進的一大障碍 就是滿足於現狀,帶來態度和成就的硬化,鍾斯同時提出了三個原則,叫 我們能夠向屬靈的高峯邁進:

(一)雖然肉體命定走向衰敗,心靈卻可以不斷的更新和長進,故此必須立志逃避心靈和肉體一同衰老。

(二)當思想變成硬化和缺乏反應 時,應該竭力去促進它的更新和進步。

(三) 不要向後看,欣賞過往的功績,應該向前看,期望未來的成就。

但願每一位畢業同學都繼續追求 長進,因爲主耶穌說:『手扶着犂往 後看的人,不適合祂的國度。』(路 九62 )

 

滕近輝牧師:

經得起考驗的信心,

永遠不褪色的奉獻,

困難澆不滅的熱誠,

試探中光耀的聖潔,

黑雲掩不住的盼望,

眼淚沖不去的歌唱,

時間磨不損的忠心,

永恒的永恒的摯愛 。

 

陳終道牧師:

善戰的未必是好兵,要看他爲誰而戰;力大的未必取勝,要看他怎樣用力;快跑的未必得賞,要看他是否向着標杆。願我同學不但力大,善戰 ,快跑,且一切全爲基督,成天國精兵。

鄭貽富博士:

『神旣然驗中了我們,把福音託 付我們,我們就照樣講,不是要討人 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 歡。」(帖前二4)

 

二、學士科

梁景賢弟兄: 「開始」與「結束」交替地在人生歷程中發出迴響:

慈母妊娠的結束,幼小生命的開始; 天真爛漫的結束,邁向成熟的開始; 敗壞生命的結束,豐盛生命的開始; 自我保留的結束,全然奉獻的開始; 神學造就的結束,傳道生涯的開始; 地上勞碌的結束,永恒福樂的開始。 「開始」與「結束」是人生交響樂曲的美妙和絃,祈盼在每一段落的完結,能散發優美的新樂章。

瞿愛連姊妹

四年「神學訓練」雖然完成,可以畢業,但「學像神」卻仍須以一生功夫才能完成。保羅說:『這不是說:我已經得着了,已經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穌所以得着我的。」(腓三12)

主啊!願保羅這句話成爲孩子追求的目標。

 

三、碩士科

蔡永常牧師:

如果你問我,兩年半教牧學碩士課程怎麼過?我會靜靜的告訴你,既易過又難過。易過者,日子如飛,轉眼「成功」;難過者,披星戴月,「航海梯山」,兼趕交功課。

如果你再問我,以後的日子怎樣過?人生苦短,若有八十,仍要研經讀書到七十多。但其中所矜誇的,不外是主恩待我!

 

黃克勤傳道:

靈性的進深,學術的進修,加上 配合時代環境的實踐與應用,是傳道者永不停止的需要。

 

林兆熙牧師:

我之所以成爲傳道人,又能到如今,只能說“全是恩典”。就是做了廿多年傳道人,也是乏善可陳,總之是主的恩典。唯有像作詩歌的人說: 「四顧迷羊流離困苦,有誰同情有誰憐,靈魂喪失日以萬計,父家荒涼到何年。求主潔我、煉我、用我,餘下光陰勝於前。」

 

陳佩華姑娘:

忘記背後——事奉才不會被纏繞。

努力面前——事奉才會積極。

向着標竿——事奉才不會停頓。

神爲目標——事奉才會有方向。

神的話語——事奉的供應

不住禱告——事奉的力量。

言行一致——事奉應有的榜樣。

完全奉獻——事奉才會紮實。

原載於《建道通訊》61期,1985年8月,頁1。

我們眼中的關心小組老師/潘sir關心小組

入學第一年的屬靈操練營,有一位高班同學問我:「你的關心小組老師是誰?」我對他說:「潘⋯仕⋯楷老師」,那同學立時「咦呀~~」一聲,我很擔心的看他一眼,於是他⋯⋯

【學生佈道團】風雨下的堅持與調節/盧智榮

「開荒!吃苦!火熱!」的口號不是光喊,是要用生命演繹的。

郭尚熹老師紀念專頁

郭老師於1963年畢業於建道神學院,畢業後便留於院內事奉直至1999年6月30日退休,服侍超逾35載。

越文化研究系:記宣教退修營——驚喜的一天 / 招姑娘

然而,四十二位同學,校友及講員捨棄這機會,選擇參加由建道跨越文化研究系、宣教學會、宣教團契合辦一年一度的宣教退修日營,主題為「屬靈動力與宣教」。

記宣教成長營 / 宣教同學

透過營會的性向測驗及團隊遊戲,導師帶引我們思想在實際宣教工場和個人成長層面上,找尋自我的盲點,從而突破自己,得着改進。

以聖言為中心的敬拜系列5:聖靈降臨

本書詳細解說聖靈降臨節崇拜的編排、細節,闡述聖靈降臨節的重點、祈求的內容、詩歌和經文信息、音樂處理等。

黃遵憲與伊斯蘭教/劉義章

本文旨在對黃遵憲( 1848至1905年)與伊斯蘭教的關係作一初步介紹。黃遵憲是近代中國一位著名外交家、維新思想家和詩人,歷任駐日使館參贊、美國舊金山總領事、英國使館參贊、以及駐新加坡總領事。文章嘗試從黃遵憲的詩觀察他對伊斯蘭教以及其他宗教的看法。

香港伊斯蘭學童學中文的優勢和困難/關之英

中華回教博愛社在香港開辦兩所伊斯蘭幼稚園、兩所小學和一所中學。這些學校吸引了本港一些少數族裔,尤其是巴基斯坦籍的家長,他們送孩子到那裏讀書,因為巴籍人士大部份信奉伊斯蘭教。上述學校設有中文課程。對少數族裔的學童而言,中文是他們第二或第三語言。

Slaves And Freed Persons Self-Made Success And Social Climbing In The Corinthian Congregation(奴隸與得釋放者──哥林多教會中白手起家與攀登社會階梯的問題)/John Byron 拜倫

本文探視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七章22節對奴隸與得釋放的人之討論。就保羅對奴隸的討論,我們通常理解為保羅「蒙召神學」的例子說明。

上帝﹑敘事與歷史──初探詹信(Robert W. Jenson)三一實在論/郭偉聯

本文旨在分析詹信為回應現代神學論述陷入喪失意義的危機,而利用敘事神學建構三一實在論(trinitarian realism)所引起的問題。筆者希望指出, 詹信將上帝的敘事理解為上帝的歷史,將上帝在聖經敘事的身分也理解為等同(identified with)上帝的位格(persons)。

香港基督教史研究之史料與議題──以倫敦會女傳教士柏嘉理(Katherine Brameld, 1906-1984)的《青山》(Clear Mountain)為例/湯泳詩

傳教士文學也可以成為香港基督教史研究的史料之一,並能為該範圍開拓更多的研究課題和方向。本文即嘗試利用差會檔案館所藏的女傳教士文獻史料,來論述傳教士文學在香港基督教史研究範疇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