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的院長──專訪行將退任的張慕皚院長
作者:編輯室
張慕皚牧師在「城浸」的主任牧師室進進出出了幾次,始終無法關掉房內的揚聲器,「有點音樂做背景也不錯吧!」張牧師説。訪問就在城浸幼稚園的兒歌音樂中進行。
廿一年的院長,二百斤的擔子
「做了廿一年院長,也慶祝了建道一百週年,應該是時間退下來,做一些我一直都很想做的研究和寫作。」張牧師將於本年七月底退任建道神學院院長一職,轉任傑出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及名譽院長。
「剛擔任院長時,沒有什麼計劃要如何發展,都是隨著神的帶領、教會的需要。建道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帶領的,而是許許多多的人同心合意,一起領受異象,去做一件在神國裡重要的事。建道有今天的規模,是神的恩待帶領,我有幸參與其中,是很大的福氣。」
事實上梁家麟博士在《建道神學院百年史》提到,張院長履任不久,便在課程、院舍及行政方面提出一些重大的改進方案。在課程方面,最重要是設立聖樂系和開辦碩士課程(如今更開辦教牧學博士課程);在院舍方面,為配合各個新課程的發展,全面檢討對院舍的需求;在行政事務方面,張院長指出神學院是為教會而設立的,因此必須加強與教會的聯繫,促進彼此了解,使神學院的訓練能配合教會和福音機構的需要。如今回顧,這些方案的確成為建道在這二十年來穩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針對第三項,張院長説:「剛上任時,常聽人説神學院與教會脱節,老師沒有牧會經驗,卻又要訓練牧會的人才。所以在院董會的批准下,我積極投入九龍城浸信會的牧養工作,也鼓勵其他同工在週末時積極投入教會的事奉。」
城浸執事會主席陳世英先生曾説:「張院長非常能幹,竟然一個人獨力挑起兩百斤──建道一百斤,城浸一百斤。」張院長是如何挑起這二百斤的擔子呢?原來張院長週一至週四在神學院,週末回教會,如週末建道有活動,則以建道為優先;週三晚上回教會帶查經祈禱會,主日講道除非是外出,否則都會由他負責,許多時晚上都會回教會處理一些事務、開會等。張院長説:「神學院與教會的工作及時間可以配合得來,角色上沒有衝突,反而相輔相成,當然,這要付小小的代價,但神有恩典。」
更艱鉅的挑戰,更繁忙的工作
然而如此身兼兩職,的確令張院長無暇從事他最有負擔的研究和寫作。「可惜華人教會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制度當寫作是一個全時間的工作,雖然退任院長一職,但仍須繼續牧會,剩下的時間其實也不多。」
研究與寫作不只是張院長的個人興趣,更是一個新的異象。張院長説:「華人神學教育在許多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但在教科書、釋經書、工具書方面,大部份仍要借助西方。其實我們只有『華人神學教育』,沒有『華文神學教育』,因為神學生必須先學英文,才能讀懂英文神學著作。希望建道未來十年、二十年能在這方面多下些工夫。」
張院長相信整個寫作計劃是華人神學教育所需要的,這不是他一個人做得來的,所以他願意擔任推動、主編的工作。張院長説,建道許多老師都對寫作有負擔,有些已著作等身,所以對他們很有信心。現時建道已有一個基金支持神學教科書的寫作,張院長希望整個寫作計劃可以通過。不過這類寫作需要的經費相當多,所以他會籌募多些資金,跟一些出版社合作。
他希望這些教科書不單供神學院使用,也能讓一些對神學有興趣的信徒看得懂,並計劃分成中國大陸用的版本、教會用的版本,以及CD版和網上版,幫助不同信徒的需要。
似乎張院長已為整個計劃繪製了一幅藍圖,如是,我們值得一再強調,張院長是「退任」而非「退休」。他自己就説:「對我來説,現在要接受的挑戰,會比當院長更艱巨;這即或不是更有意義,也是同樣有意義的工作。未來可能會比以往更忙、更辛苦,我也需要時間追回一些學術研究。」
回顧這廿一年的院長生涯,張院長會給自己打一個怎樣的分數呢?
「自己零分,神就一百分。」張院長笑咪咪地説。
原載於《宣訊》19期,2001年7月,頁4。
[本文獲基督教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授權轉載]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