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院長的話】我們都是園丁 / 高銘謙

感謝神的恩領,院董們,老師們,眾教會牧長與學生們的信任,本人獲委任成為建道神學院第15任院長,任期由2026年9月1日開始。

每當我回想這所歷史悠久的建道神學院,心中總會浮現保羅在哥林多前書所說的一段話:

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我栽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但將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賞賜。因為我們是與神同工的;你們是神所耕種的田地,所建造的房屋。(林前三5〜9)

這裏好像是一片美麗的園地,在神的恩典中不少傳道人與宣教士被栽種、澆灌、成長。作為神學院的候任院長,我常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園丁」。

第5節指出「亞波羅算甚麼?保羅算什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的,引導你們相信」,在希臘文看來,執事一字應作「奴僕」(διάκονοι)保羅認為自己無非是奴僕,是神的奴僕,一方面說明他現在於哥林多教會的服事的身份是神所賜予給他們的事奉者,另一方面也同時說明他是神的奴僕,目的就是引導各人相信神。同時,這種對自身「奴僕」的理解,承接了耶穌基督的教導:

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耶穌叫他們來,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可十41〜44)。

雅各與約翰對耶穌的祈求引來其他十個門徒的惱怒,耶穌藉這機會作更多的教導,並在教導中說明兩種不同的領袖觀念。首先,第一種的領袖觀念是「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的觀念,在當時的羅馬帝國文化中,那些所謂的「大臣」就是那些管治人民的官長,他們通常都享有人們對他們的讚美及特權來顯示對權力的操縱,為要合乎自身的利益與地位,這便是當時世俗所定義的領袖。然而,耶穌對這類世俗及盛行的領袖觀作出根本上的否定,以「不是這樣」來回應,並三次提到「在你們中間」,指出三點,說明作領袖是怎麼一回事:(1)領袖是「在你們中間」的,代表領袖並非外於群體的一個特立獨行,不切身的個體,也不是抽身離開群體的福禍的人士,而是在群體中間,與群體一起共同承擔的人;(2)領袖是「你們的用人」,當中「用人」一字便是僕人,是一個有從屬意思的字眼,經文並非說領袖是「神的用人」,而是說「你們的用人」,說明領袖是完完全全為群體若想及服侍的人;(3)領袖是「眾人的僕人」,這是一個比「用人」更低下的字眼:「奴僕」,經文也是非說是「神的奴隸」,而是說「眾人的奴隸」,要像別人的奴隸一樣服侍。這樣,保羅在哥林多教會成為領袖,並同時稱自己是「奴僕」,就是要傳承耶穌基督那種「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教導,指出作領袖並不是要追求世俗的尊榮,而是效法基督的樣式,成為神的奴僕,也同時成為眾人的奴僕。

之後,哥林多前書三章6-7節說明「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甚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他生長的神。」這說明保羅與亞波羅各有角色,有人栽種,有人澆灌,唯有神叫人生長,他們二人都是園丁,都在屬於神的地裏工作,但無論丁如何努力與工作,都無法確保農作物的生長,因為叫人成長的並不是任何一位園丁,而是惟有神叫他生長。這樣看來,每一位園丁都必須抱有「算不得什麼」的心態,我們都不是叫田園的植物生長的關鍵人物,也同時在叫人生長的事上不了甚麼忙,原來一切都是神的作為。就在這前提之下,每一位都是神的奴僕,被呼召進入這田園中栽種與澆灌,每一位都有角色,但每一位都算不得什麼,而每一位都並非關鍵人物,卻同時見證著神如何在這田園中叫人成長。這樣,保羅採用了這個比喻來回應哥林多教會的結黨與分爭,我們千萬不要以「我是屬亞波羅的」或是「我是屬保羅的」(林前三4)來看待教會內的任何人,真正的領袖並不是要受人擁戴並搞小圈子,而是必須擁有遼闊的胸襟,以及擁有豁出去作奴僕的心志,同時也具備「算不得甚麼」的謙卑,與眾多不同恩赐與性格的園丁合作,同心見證神如何叫人成長,這才是真正與神同工(林前三9)。

栽種與澆灌的工作各有不同,但同時保羅卻說明栽種的和澆灌的,都是一樣(林前三8)。原來我們都不一樣,但我們卻又是一樣,這種不一樣的一樣,便是多元中的合一(Unity in Diversity)就算各人有不同的恩賜、角色與崗位,但我們都是神的奴僕,所見證的對象都是一樣——耶穌基督。作為園丁,我可以撒種,可以澆水,可以拔草,但我們都深知惟有神使人成長。這樣的認知,不僅讓我謙卑,也讓我時常仰望那位真正掌管生命的主。無論我們身處甚麼崗位,都是神手中的器皿,是與神同工的園丁。我的責任,是用愛心、耐心和真理照顧建道神學院這片屬靈的田園。

在建道神學院禮堂正門對面的牆上,懸掛著一幅引人注目的馬賽克壁畫。乍看之下,是一張經典的基督聖像,然而當你走近細看,便會發現這幅畫是由無數形狀,顏色,質地各異的瓦片所組成。這些瓦片,有的閃著金光,有的素樸無華;有的形狀方正,有的彎曲不規則;有的色彩鮮明,有的溫潤低調。它們各自獨立,卻在巧妙的排列下,拼湊出榮耀,聖潔又慈愛的基督容顏。這幅馬賽克,是神國度的美麗寫照。每一塊瓦片,正如每一位事奉者,各有獨特的恩賜,背景與性格。有些人在講台上傳講真理,有些人在幕後默默擺上;有些人用音樂敬拜神,有些人用關懷溫暖人心;有人善於規劃管理,有人專注於禱告守望。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小塊,單獨來看,也許微不足道,也正如保羅所說「算不得甚麼」,但當他們願意順服在基督的手中,與眾人連結,適得其所地安放時,就共同顯出基督的榮美形象,這幅馬賽克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在神學院中擔任什麼角色,都極其重要。當我們各按所領受的恩賜,忠心服事,彼此配搭,同心合一時,基督的樣式就能在我們中間被人看見。我的祈禱,就是建道神學院是一所跟隨基督,榮耀基督,以基督為中心,以及活出基督的神學院。建的校歌是《要忠心》,正呼喚我們要忠心成為園丁,見證未來神如何在動盪的社會中興起祂的奴僕,迎向神國的想像。

誰願為大,便要作眾人的奴僕。主啊!我們願意作忠心、開荒、吃苦與火熱的園丁!

原載於《建道通訊》220期,2025年6月,頁7-9。

作者簡介

高銘謙

副院長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