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人係我 】與建道同行廿五載鄺德富先生 / 採寫:林智妍
愛護建道
「要愛護建道校園,彼此尊重,恭敬地事奉神!」這是建道神學院院董鄺德富先生與建道同行廿五年一直抱著的事奉心態。身兼建道諮議團(President’s Counsel)成員兼主席、院董會(Board of Directors)副主席及建道基金會(Jian Dao Foundation Limited)主席三職的鄺先生就是懷著「愛建道」的心去服侍建道,由1992到2017年已達25年。
堅持重建禮堂
1992至93年期間,鄺德富先生被張慕皚院長和曾立華牧師邀請加入建道諮議團。當年諮議團成立的目的是在經濟和多項事工上關心和支持建道。其中一項便是預備修葺建道禮堂工程。原先只預計為禮堂修修補補,但鄺先生提出需重建禮堂以迎接建道神學院100周年,[1] 把最好的呈獻給天父。明知道修補比重建容易,但鄺先生和張院長選擇了後者。除面對九七問題和經濟的不明朗因素外,[2] 施工過程中難題接踵而來,例如:工程進度緩慢、未能達到預期進展、擔憂工程超出預算等等,加上在長洲進行建築工程更是難上加難![3] 諮議團的角色正是為建道解決難題。
四重福音與彩色玻璃畫
鄺先生憶述當年為建道「解難」的其中兩件事:現今放置在禮堂的宣道會的立體會徽(四重福音)是在美國宣道會總部製造的。圓形球狀代表世界,圓球內展示四重福音:十字架、洗濯盆、油瓶、冠冕。全座用銅製成,加上雲石座,共重超過一千二百多磅。當時由美國把立體會徽運抵長洲山頂道22號時,正值長洲的太平清醮。整個小島擠滿遊人,主要通往長洲山頂道的道路也被封了。怎麼辦呢?鄺先生說,感恩最後在一位長洲街坊引路下,這逾一千二百多磅的立體宣道會會徽在封路的情況下仍能準時運到建道禮堂。這豈不是神的大能嗎?
另外,建道禮堂內添置的四幅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原本的設計不是今日所見圖案。但由於原來的設計師發生了意外,未能按時完成彩色玻璃畫的設計。鄺先生和諮議團要怎樣解決這難題呢?千鈞一髮之際,本身是宣道會北角堂的會友鄺先生邀請教會的一位姊妹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新的彩色玻璃畫設計,好讓區樹洪紀念禮堂準時落成。[4] 除了得北宣姊妹仗義相助外,這豈不是神的大能嗎?
建道神學院服務獎
鄺德富先生、黃炳謙先生、李慧明博士、莊孟春先生和司徒永富先生均是以院董身份服侍建道多年。2017年9月份,學院在院董會的會議上向以上各位院董頒贈服務獎,以表答謝他們多年事奉的心意。鄺先生說:「在建道,人是不配的。我很珍惜事奉神的機會,每次都懷著恭敬的心去事奉。建道是一所既古老又常新的神學院,基督的愛就是沒有歷史限制。建道萬古長青,忠心事奉,目標是栽培神合用的器皿,[5] 一直討神的喜悅。」
問及對建道未來的憧憬,鄺先生表示希望每一位學生、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同工、每一位建道人都真誠地愛護自己的校園,如同愛護自己的家,這正是「建道家」!
[1] 1899年,高樂弼醫生在廣西梧州創立建道神學院;1999年是建道神學院一百周年。 [2] 《建道通訊》第184期,院董黃炳謙先生藉興建百周年建築群,述說了張慕皚院長的信心故事。 [3] 《建道通訊》第186期,建道同行者陳佐堅先生的文章中,亦提到在長洲進行建築工程相當困難。 [4] 2000年,百周年紀念大樓落成;翌年,區樹洪紀念禮堂落成。成為建道神學院的一個新里程碑。 [5] 這正是建道使命宣言所言:「建道神學院尊奉聖經權威,繼承教會傳統,審視文化及時代趨勢,銳意訓練靈性、品格、學養、技巧兼備的傳道人;以『開荒、吃苦、火熱』心志服侍教會,維護真道,承擔時代召命,開拓福音疆界。」
原載於《建道通訊》190期,2018年1月,頁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