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道神學第十三任院長梁家麟博士就職典禮演辭】傳承、挑戰與祈求 / 梁家麟

今天,我們藉著這個就職典禮,一起見證 上帝對建道神學院的憐憫。這所在 1899 年於 偏遠的廣西梧州白鶴山頂建立的小小神學院, 竟然蒙上帝特殊恩眷,沒間斷地發展到二十一 世紀的今天,期間經過一百多年的時間,橫跨 三個世紀。

寶貴傳承

作為第十三任院長,意味我所承接的領導 棒子已交接了十二次,有多位前輩為這所學院付 出了重大心血。在有形的建築設施與無形的屬靈 傳統裡,我們都看到如同雲彩的見證人的指模腳 印。我如今所作的任何事,都是建造在他們已有 的基礎之上,承先啟後,繼往開來。保羅的提 醒,我不敢或忘:「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 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 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林前四 7)

塑造這所神學院的不僅是十餘位院長,還 有許多至死忠心的教師和職員,他們同樣為學院 的延繼作了無私的貢獻。我在《建道神學院百年 史》裡寫道:「沒有他們毫不計較個人得失成敗 的付出,建道也許早便中輟其生機命脈了。」

當然,保羅提醒我們:翟輔民算甚麼?劉 福群算甚麼?無非是執事,照主所賜給他們各人 的,引導你們相信。滕近輝栽種了,張慕皚澆灌 了,惟有上帝叫建道生長;可見栽種的算不得什 麼,澆灌的也算不得甚麼,只在那叫建道生長的 上帝。(參林前三5~7在數算先賢先聖的貢 獻時,我們最真切看到的是上帝奇妙的恩眷,祂 使用這群僕人成就偉大的作為。建道過去所反 映的,不僅是人的努力,更是上帝的恩典。

為此,在我接任這個傳遞了十二屆,合共 106年歷史的神學院院長一職時,我即時想到向 萬軍的耶和華叩拜,祈求祂繼續擔當耶和華軍隊 的元帥,如同過去百多年一樣。我和應保羅的 話: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 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我,提醒我不可僭越 基督是主的位置,提醒我他日建道若繼續得以成 長發展,都不過是上帝大能的彰顯。

不過,單單強調上帝的恩典,並未充分說明建 道如何走過這百多年的路;因為我們沒理由認為上 帝僅對建道施恩,而不對所有神國事工施恩,恩典 是個普遍元素,並未充分解說個別現象。建道之所 以能度過創建後的艱苦歲月:民國建立、軍閥割 據、抗日戰爭、政權轉移;經歷華人教會多番激烈 變化:社會轉型、文化激盪、信徒流徙、堂會重 組、事工多元化,仍然繼續扮演僕人的角色,必然 有她獨特的因素。

建道精神

我相信,學院從一開始所訂定的院訓:爾 當以所信至聖之真道自建,學院的院徽:十字 架與冠冕,以及建道精神:開荒、吃苦、火 熱,都是支撐學院經過這許多風風雨雨的日子 而不墜,在滾滾洪流中仍然屹立,未為歷史所 遺忘,不曾為時代淘汰的關鍵元素。我相信, 建道若有可以稱為成功之處,那一定不是建道 人和建道事的成功,而是建道精神的不滅。百 多年來,建道最值得珍重的資產,就是建道精 神。

建道精神等於以聖經為中心。我們以無謬誤 的聖經為人間真理的準繩,信徒行事為人的指 引,教會建立和使命推展的憲法。我們以聖經建 立學院,栽培傳道人,以所信的真道自建。

建道精神等於以基督為中心。基督徒是一群 聽從基督吩咐,活出基督生命樣式,實踐基督使 命的人。十字架和冠冕既概括基督從受苦到得榮 耀的一生,也概括了祂對我們的要求,在世背負 祂的十字架,將來與祂一同得榮耀

建道精神等於以福音為中心。我們將傳福音 視為上帝給教會的最高使命,並秉承十九世紀信 心差會的傳統,銳意向未得之地和未得之民宣 敎。帶著火熱的心,立志為主受苦,投身開荒行 列,是建道的一貫傳統。

真理必勝、基督必勝、福音必勝。要是建 道一直謹守遵行上帝的吩咐,徹底認同聖經、 基督和福音,以宣講聖經、高舉基督、傳揚福 音為己任,則上帝不會撇棄我們,敎會不會撇棄我們,時代也不會撇棄我們。在未來,建道仍將繼續充當華人教會的僕人的角色。

面前的挑戰

面對今天香港和普世華人教會的急遽轉變, 建道神學院所擁有的悠久傳統,為我們帶來一份 沈重的歷史責任感,卻沒有給予我們任何虛假的 安全感。

我們看到傳統宗派賴以維繫的教義、禮儀和 敎制此三大元素,在信仰生活裡已逐漸給邊緣 化。舊有宗派若未能提供多元化的發展空間,便 失去教牧和信徒的支持;新崛起的宗派以領袖個 人魅力和教會事工運作模式作為自我標誌,並匯 集成新的派系或運動。許多人說聖靈論是現今教 會的主要課題,在我看來,不少人其實是借聖靈 論來衝擊傳統的教會論,教會論才是真正待檢視 的課題。

我們看到信徒傾向於非組織化的信仰取態, 他們主動追求和實踐信仰,期望信仰更切合現實 關懷和個人需要。過去二十年的普及神學教育, 已成功改塑了教會的面貌。教牧和信徒的關係得 大幅調整,全職事奉的性質和內容得重新檢視。 包括倫理學和靈修神學在內的應用神學,是未來 神學思考的重點。

我們看到普世華人教會朝著更多元化的路向 發展。移民來源的嬗變,本土華裔的成長,各與 當地文化的糅合,都使華人教會的華人性意涵不 斷擴闊和含混化。同時,隨著中國大陸移民大量 外移,普通話(華語)將逐漸成為海外華人的主 要溝通媒介,對一直以廣州話為教學語言,並愈 來愈本地化的香港眾神學院來說,若要維持對普 世華人教會的服事,這肯定是個挑戰。

我們看到中國和中國教會的崛興。中國已突 破歷史和現實的屏障,直接從全球各先進地區汲 取新知識和新經驗,並愈來愈具自信地探索自身 的發展道路,內地的教會也不會例外。香港教會 和神學院必須擺脫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單向地協助 中國福音發展的心態,積極與國內教會建立伙伴 關係,在互補互助的前提下重新定位。擔當引進 西方理論的買辦角色並非長久之計,結合傳統文 化和現實需要的本土化神學思考才是更牢固的立足點。

過去的成功不保證未來的成功,我們必須戒 慎恐懼,毋驕毋怠,倚靠聖靈的帶領,謹慎走向 未來。我們所依恃的是掌管人類歷史又恩眷建道的上帝,祂是凌越人間一切變數的超越性常 數;我們所依恃的是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一 樣的耶穌基督,在人間不能給廢去的上帝話 語,以及直到世界末了都屹立的福音召命。

我的承諾

作為第十三任院長,我謹此向在座的每一位承諾:

建道仍將高舉聖經的絕對權威,按照正 意分解真理的道,並以聖經真理作為教導神 學生的準繩,作為神學研究和出版的規範。 建道仍將承擔為教會訓練傳道同工和平 信徒人才,為普世未得之地訓練宣教人才的 責任。我們不敢稍有懈怠,不會本末倒置。 建道將迎接社會和教會轉型所帶來的種 種挑戰,善用機遇,化解危機,敏銳於現代 心靈的需要。我們不會全然向潮流靠攏,隨 波逐流;也不會無視外在的轉變,逆水行舟。

建道在積極參與普世宣教事工之時,也 將努力探索在建設中的中國可擔當的角色, 尋求以伙伴關係服事中國教會,亦以中國來

為自己的教學和研究定位。

我的懇求

作為第十三任院長,我謹此向你們懇求: 為我們不住祈禱,求上帝恩眷這所神學院 繼續行在祂的旨意裡,更新異象,挑旺雄心, 勇敢前行。

為我們恆常奉獻,視學院為一個你我共同擁有的異象和使命,積極參與其中。

差遣適合受造就的信徒前來,攜手同心,打造這一代的傳道工人。

在各方面給我們督責和支援,特別是幫助 我這個軟弱的肢體,使我有信心、愛心與盼 望,與各位同工並肩奮鬥。

耶穌基督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 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 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 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 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你們若愛 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 12 ~ 15)

我們相信耶穌,我們仿效耶穌,我們祈求耶穌,我們渴望天父得榮耀,我們期盼上帝的 作為繼續藉建道而彰顯。

原載於《建道通訊》141期,2005年10月,頁6-7。

作者簡介

梁家麟

榮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