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見證】宿舍會否有一天爆炸 / 趙倖賢
時光飛逝,轉眼又過三年。我總覺得,自己在建道禮堂裏講新生見證,不過是不久以前的事。疫情,又加上社會的種種事件,讓這三年的建道生活,跟自己所想的有不少差距。不過,或許上帝就是要藉著非同尋常的神學裝備,造就我們這一群非同尋常的牧者,在這個非同尋常的時代,牧養祂的羊群。
我曾經因著疫情、教會關閉、要改用網上平台上課等的諸多限制,感到非常沮喪。疫情期間,我禁不住問自己:如果這三年我沒有讀神學,我會在做些什麼呢?於是我開始胡思亂想:我猜,我會修讀一個中文教育的碩士學位,然後在一間中學教書;忙碌之中或許我仍會在教會事奉,甚至參選執事;我或者會用自己的方法去吸收聖經的知識,例如看畢整套的《天道聖經注釋》,因為這其實是我入神學院前立志要完成的事——雖然如此,我至今仍單單完成了創世紀的卷一至卷五,然後便一直停滯不前。因為當一年級的我看見神學院圖書館的世界,還有一排排整齊排列英文註釋書,我便打退了堂鼓……不過,在胡思亂想之中,我希望道出的是,當我比較自己進入神學院前後的事奉心志和士氣,便發現這三年的神學裝備並沒有讓我在這兩方面有所進步,反而顯得有點倒退。我發現,認識越多、知道神學的世界越大,越發體會到自己的渺小;越接近畢業,我越常懷疑和擔心:這三年所讀的,是否真的足以讓我應付將來的牧會?不過,曾經有位牧者簡單直接地向我道出了現實:「放心吧,一定不夠用。」因為事奉上帝的人,從來都不是你有多厲害、多大能力、能為主做什麼,反倒是上帝願意,讓你如何服侍祂。
雖然如此,但我又轉念一想,其實在神學院的日子裏,我亦有不少的新嘗試和突破,而當中有些發現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是認識到一大群的朋友、一大群的同路人。進入神學院之前,我的朋友圈子很小,認識的不是教會的弟兄姊妹便是學校裏的同學,保持聯絡的人寥寥可數;但當我踏進神學院的校園,小小的宿舍裏竟然住了三、四十人,頓時有「腹背受敵」、被人「包圍」之感,然而當我看見她們洋溢的熱情和百般的接納,卻又讓我受寵若驚。感謝我的每一位同學,能夠認識他們我實在感到很高興。我還會記得,我們唱完詩班後,八人一桌、肚子餓爭著吃飯的時光;負責獻身營、不斷反覆練敬拜的時光;週末留院時,在宿舍煮食、彈結他高歌的時光。雖然疫情的緣故使我們有很多時間無法待在宿舍,但我仍然記得且感謝一入學便協助我燙衣服的學姊、教我用洗衣機的同學;樂意照顧我、為我禱告的禱伴,還有與我比拼廚藝、製作麵包,或是帶我做出不同新嘗試的同學們。他們實在大大豐富了我的神學生生活。
其次,我在這裏學習到許多重要的知識。這實在要歸功於每一位用心良苦教導同學的老師。他們除了言教外,身教同關心都是我們將來作牧者的榜樣。感謝教語文的老師,雖然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叫苦連天,甚至畢業後可能會隨著時間忘記大部分的生字,但你們的鼓勵、對聖經釋義的執著和堅持,使我們立志一生以謹慎的態度看待上帝的話語。感謝神學科的老師,帶領我們進入深奧卻又重要無比的神學世界,歷代神學家所建構的信仰框架,至今仍成為我們面對信仰難題時的參考對象。還有感謝每一位教導我們實用神學、教會歷史、和其餘一百幾十個學分的老師,你們所傳遞的知識,成為我們裝備作牧者的重要部分。雖然這三年來,我在課堂上或許顯得較為安靜,但我敢說,我真的有認真完成每一份老師所給予的作業呢!
最後,學院的工作崗位為我的學院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作為學校的宿務,我常戲言謂白如雪宿舍和莊漢樂樓是我第四和第五所實習教會。因為,宿務崗位需要面對的工作量,實在不亞於我所事奉過的任何一所實習教會。管理宿舍,集合了維修、派檢測包、清潔、處理投訴、管理財政等於一身,使我在忙碌中不知不覺學習了不少技能。曾經,我偶爾和弟弟分享我的學院生活,告訴他學校門外出現了一群蜜蜂,見人就叮,很可怕。他聽得入迷,總覺得我的學院生活很神奇。自此以後,他每星期都會期待著我回家,問我關於宿舍的特別見聞。於是,我便告訴他,曾經洗衣機壞了,繼而乾衣機也壞了;曾經廁所塞了、水機壞了、水龍頭也爛了。曾經,有同學告訴我,宿舍有蟑螂、宿舍有老鼠、宿舍有蜈蚣、宿舍有蚊、也有同學感到不適;曾經宿舍停電,轉過頭來又制水;更有窗戶幾乎掉出室外,也有光管斷裂、玻璃碎滿一地⋯⋯弟弟聽畢,天真地問:「你們宿舍有一天會否爆炸?」我嚴厲喝止他這個想法。他頓了一頓,然後說:「宿舍這麼危險,但你們都無事,簡直是神蹟。」的確,原來能安然無恙地渡過三年,也是上帝豐厚的恩典。
我回歸一開始的問題:原來,當我如此數算的時候,這三年的神學生涯,雖然不是如我所想的一般,但仍然恩典滿滿。我不會後悔,選擇踏上這一條讀神學的路。因為,這確確實實是上帝所賜予我的呼召。感謝這位主,不厭棄我屢屢犯罪、頑梗又驕傲,仍然願意愛我、赦免我、使用我。主啊!我實在願意,用我餘下的一生事奉祢。
原載於《建道通訊》208期,2022年6月,頁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