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專欄】基督教教育的是與不是 / 呂焯安
經過約二千年的努力,教會仍在掙扎著要完成主耶穌所託付的大使命。香港教會的情況似乎特別困難。「1999年香港教會普查」的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教會聚會人數下降,信徒流失嚴重,教牧領袖轉職頻仍,參與主日學或教導性聚會的不足四成。[1]到底主耶穌的大使命是不是真的那麼複雜,以致我們做來做去,還是原地踏步?「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這使命是不是不可能的呢?
有人曾經作過這樣的一個簡單構想,就是由一個基督門徒開始,以每年帶領和建立一個門徒為目標,用倍增的方法,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如此類推,在短短的四十年內,基本上就可以使全人類都作主的門徒了。雖然,這樣的構想過分簡單,卻帶出了極其重要的真理,就是信徒素質的重要性。這豈不是使徒保羅對提摩太的教導嗎?「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2)作為教會領袖,提摩太首要的工作是物色並培育能教導別人的人。教會在追求質與量增長的過程中,信徒的素質應該是第一重要的,量的增長必定會緊隨著質的增長,盲目追求教會在人數上有增長並不是主的心意。現在是時候讓教會重拾大使命中有關「教導」的要求,關注教會整體的基督教教育(以下簡稱「基敎」)事工。
「基教」不是主日學
在敎會裏,一般弟兄姊妹將「基教」等同於主日學,又把主日學等同於教會內兒童或少年的敎育工作,因此得出一個印象,以為教會的「基敎」工作就是兒童和少年的教育工作。當然,這樣的理解十分片面。主日學從創始到現在已有二百二十年的歷史,它對教會教育事工的貢獻是無庸置疑的,但它只是教會教育事工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不是「基敎」的全部。
「基教」不是學校教育
將「基敎」等同於主日學帶來另一個錯誤理解,就是把「基教」看為學校教育的模式。結果,當學生完成一個功課或課程以後,我們就以為是教會教育工作的終結。實際上,敎育和基督徒靈命的成長是持續一生之久的。終身學習的風氣已在社會中漸漸形成,但在教會裏,這仍然是一個新的概念。
「基教」不是課堂的經驗
有許多人認為教會的教育事工基本上是一種課堂裡的經驗。因此,教與學的產生就被局限於課堂裡面,敎師只在課堂上與學生有接觸,絕大部分的時間是用在知識的傳遞方面。這樣的理解和運作,大大局限了教學的果效。基要的信仰可以在課堂裡教授,但生命的成長和生活的應用則發生在家庭和工作的地方。教會的領袖要突破這自製的限制。
「基教」是……
「基敎」是教會的一個功能(function),與教會的敬拜(worship)、宣教(mission)和團契相交(fellowship)等功能是有關聯的,彼此間互相配合,最終達致支持和成全教會的見證。當一個基督徒在信仰上經歷更多的時候,他對神的認識必然加深,如此就更渴慕敬拜神。敬拜神的經驗又會在他的生命中產生作用,推動他更多的學習認識基督教的信仰。同樣地,當一個基督徒更深入了解他的信仰,就會更渴望與人分享他的信心,為主作見證和服事他人,效法基督的樣式。學習、敬拜和宣教是互相關聯和互為作用的。門徒訓練所關注的,就是在這等方面建立均衡的成長。明乎此,就可以知道主日學不過是一件工具(tool)或事工(programme),藉以幫助達成「基敎」的目標——透過教育促進生命的成長(西一9~11)。
教會的教育功能有一個基本目的,就是教導聖經的真理(提後三16~17)。教授的方法及形式可以不同,但目標必須清楚,就是幫助人對神有真確的認識和了解。因此,敎授聖經的內容是重要的及基礎性的;但相關的原則及幫助基督徒在社會裡更活潑地活出信仰的啟發也不可少。教導聖經的真理絕對不能止於知識的傳遞,學生與知識必須產生互動,讓真理釋放他們的生命,使他們的生活能夠活出真理。聰明的領袖、教師及家長會給予受教者一個機會或空間,引導他們思考所學習的真理,幫助他們最終在生活上踐行所學習的真理。
另一方面,教會是一個群體(community),群體的動力源於當中的每一個人能夠透過關心、鼓勵、服事和愛心的提醒,彼此學習,互相建立。因此,課堂的經驗,小組、委員會和團契等的參與都提供很好的機會,讓信徒彼此分享和學習。教會裡有效的「基敎」除了提供良好的師資和課程外,更要營造並建立健康、彼此牧養的關係。
結語
不少的調查都確證一個事實,就是基督徒靈命的成長與他們在教會裡「參與」教育的事工有直接的關係。所謂「教學相長」是不錯的。假若教會的領袖能夠幫助信徒,無論男女老幼,在教會裡找到適切的崗位,運用他們的恩賜「參與」服事,他們的靈命必會繼續不斷的成長。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會漸漸成為「可信」(faithful)、「可用」(available)和「可敎」(teachable)的基督門徒。
註: [1] 參看〈1999香港教會普查:堂會普查部分簡要報告〉(香港:教新,2000)。 [2] 基於篇幅所限,基督教教育或基督教宗教教育的涵意和內容,可以参看蕭克諧:〈基督教宗教教育概論〉(香港:道聲出版社,1986),頁107-122;吳梓明:〈基督教宗教教育的涵意〉,原載於《基督教週報》第1334期(1990年3月18日),第6版:吳梓明編:〈邁向90年代的基督教宗教教育〉(香港:華人基督教宗教教育促進會,1990),頁10-12。
原載於《建道通訊》123期,2001年4月,頁6-7。
作者簡介
呂焯安
前實用神學部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