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受裝備的日子】緬懷過去、擁抱現在 / 郭奕宏

「想當年」是一般長者的特徵,其實也是特權和恩典。沒有相當的年日何來想當年,沒有美麗的過去也不敢想當年,沒有集體回憶的群體,想當年亦只變得孤芳自賞,自我圖醉,亳無共嗚。

 

77班算是獨特的一班,畢業人數不多,卻有四位弟兄於同一時間回母校事奉。2011年11月17日,三位同班同學同時出現於小弟在學院舉行結婚34週年的茶會上,其中有當年擔任伴郎的呂焯安博士、陳耀鵬副院長、及實用神學部主任何啟明博士。此情此景,當然大談當年事當年情,笑聲此起彼落。主編立時把握機會,囑咐各人以文字分享當年點滴。

 

時間:不詳;地點:男生宿舍;眾兄弟圍爐食蛇宴。緣起:當中一位大師兄,擒獲一條六呎半過樹榕,眼見大蛇肥美,「食得唔好晒!」,實行公物公用,當然眾人都是帶著「戰驚」的心情享用,至今幾十年後仍是梗梗於「胃」。

 

另一則富有屬靈意義的笑話,想當年某一個晚上,眾兄弟正積極備戰面對大考之際,外面傳來一位學兄的呼叫聲,逐房逐戶招集眾人觀賞世紀難得一見的奇事。被問及在那裡?笑言在男洗手間內,眾人皆以為開玩笑,加以責備和不理會。然而這位學兄不但沒有氣餒,以驚人毅力,連拖帶拉,將一眾兄弟帶入洗手間,原來是觀賞一隻他認為是世界上最大最大的蒼蠅。真的是很大的蒼蠅,平生至今仍未見過破記錄的。心中頓時出現強烈的信息,一隻蒼蠅能使人克服諸多困難和拒絕,總要領人觀賞,難道主奇異的福音不及一隻蒼蠅嗎?自此每當傳福音受到責難和拒絕的時候,這隻已不知所蹤的蒼蠅卻成為我的動力,努力不懈地傳講主奇妙的恩典。

 

最後必須分享一件極具意義的大事,就是「烏鴉的故事」。話說當年大部份都是「苦學生」,很多都是身無分文,憑信心走上獻身之路的人,小弟就是其中一位。雖然學院當時沒有收取任何學費,還是要每月繳交膳食雜費。入學三個月,可能信心不夠罷!個人銀行戶沒有任何轉動的影兒。許兆老師帶著比我更尷尬的表情說:「弟兄,想想辦法罷!學院也有需要的。」我難過至死了,不知如何是好,唯有更懇切的禱告仰望主。奇妙地,不過幾天,信箱內收到一個沒有署名的白信封,裡面放著港幣三十元。雖然數目不能解決所有經濟困難,卻使我更專心信靠主。當時我們都稱這些不記名的資助為「烏鴉」,都是神所供應的。感謝主,靠著神的恩典和不間斷的「烏鴉」供應,我能完成四年的信心旅程,更學曉如何將「烏鴉」送給需要的人。

原載於《建道通訊》175期,2014年4月,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