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時代的挑戰 / 張慕皚
在這末世,「人要專顧自己」的世代,教會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培養一班能夠「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的天國子民,一班願意在基督主權之下,按神國的原則過生活,以國度之擴展爲己任之信徒。
生命的本質
聖經用很多方式去表達神爲我們預備之豐富救恩,其中最具屬靈深度的,要算是「與基督聯合」的真理。聖經指出,我們的舊人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羅6:6),又與主同復活,與祂一同坐在天上(弗2:6)。基督把自己當作一粒落在地裡死了的麥子,而我們就是這粒麥子所結出來的許多子粒(約12:24)。主在約翰福音十五章又用葡萄樹與枝子來比喻我們這種與祂聯合的生命,我們要常在祂裡面,祂就常在我們裡面(約15:4–7)。保羅更進一步宣稱:「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着……」(加2:20),而且基督就是我們的生命,因爲我們已經死了,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裡面(西3:3,4)。在這種真理的亮光之下,我們不得不深深感謝和讚美那位獨行奇事的神,祂爲我們帶來的是何等榮耀和尊貴的生命。
生命的流露
基督徒這種與主聯合的寶貴生命,必須帶來與蒙召之恩相稱的生活(弗4:1)。而這復活的生命所帶來的生活表現,首先是一個新的人生觀和人生目標。保羅說:「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1–2)。這裡的「求」和「思念」指出人生的追求目標,「上面的事」指屬靈的事或神國的事。故此保羅這裡所教導的,亦即是主耶穌自己的教訓:我們信主後必須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太6:33)
信徒是地上國度的子民,亦是天國的子民,故此基督教導我們要入世而不屬世(約17:14–18),但該撒的物要歸該撒,神的物歸神(太22:21),這是聖經一貫的教訓,因此保羅並非在此教導一種避世主義,要求我們過修院式的生活,不去理會地上的事。
保羅這裡所着重的,乃是人生目標的問題,未信主時祗追求和思念地上的事,物質的東西的追求,成爲人生的最終目標;可是信主後,信徒有更高的人生目標,就是神的國和神的義,地上的事情由目標變成了方法和途徑。以前,金錢成爲追求的目標,現在,金錢成爲擴展神國的方法和途徑(林後8,9章);以前,事業成爲追求的目標和對象,現在,事業成爲事奉神和擴展國度的方法和途徑。(西3:22–24)
一個正常和能結果子的基督徒生活,必須奠基於正確的人生目標。如果教會裡的信徒,都能履行天國子民的職責,爲天國的擴展而追求和思念,相信福音必定獲得迅速的廣傳。
生命的栽培
教會今天的栽培事工和門徒訓練,必須先做到協助信徒確定人生的目標,叫每一個屬神的人願意追求以天國的原則爲生活之準則,以神國的擴展爲己任;這兩方面的先後次序和緊密的關係是明顯的。換句話說,今天教會之急務,就是幫助信徒去深入地了解神的話語,而且進而好好地去應用和實行。
建道神學院盼望在這方面對神的國度有一點貢獻,更多着重培養同學們熱愛神的話語,敬重聖經的權威,效法我們的主,願意服膺在聖經的權柄之下去過生活和事奉;我們深信神學院要對現今的時代作出美好的貢獻,必須重視培養一班善於講道和教導神話語的人,使他們將來在教會中幫助信徒熱愛並明白神的話語,當信徒願意根據天國的憲法過生活時,教會的復興必然臨到,神的國必然隨而得到快速的擴展。就如以前德國的敬虔運動所帶來的復興一樣。
原載於《建道通訊》47期,1983年4月,頁1。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