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的話】神學教育面對廿一世紀的一些挑戰 / 張慕皚
有人指出,今日的世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社會越來越複雜,變遷也就越來越迅速。廿一世紀的社會,將會是一個固守傳統的信徒和教會難以適應的急變社會。福音信仰的挑戰就在於如何在聖經無誤的信念中,尋求以永恆不變的真理和價值觀,去面對一個千變萬化的社會,以下是幾樣現今神學教育必須面對的挑戰:
一. 工作神學和休閒神學的建立——敎會一直只有工作神學,鼓勵信徒勤奮工作,卻沒有留意這個時代已由工業社會演進到資訊社會;科技和資訊的發達,叫很多工作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由很少的人完成。休閒的時間越來越多,有的是因失業而被迫進入休閒,有的則因需要人手的工作越來越少而增加了休閒的時間;一般社會的領導階層比勞動階層的休閒時間少。今天擁有休閒時間的人卻最不懂得運用這種休閒時間,因為教會未有休閒神學的教導。
神學院必須重新檢討過去的工作神學 (特別是改革宗和清教主義的工作觀) 以適應資訊社會的需要,同時亦要建立一套休閒神學,一方面幫助人避免用休閒時間去賺更多不一定需要的錢,同時懂得如何去善用越來越多的休閒時間。
二. 重視信徒事奉的重要——隨著民主精神的普及和個人主義的盛行,信徒在教會不再只作旁觀者和順命的精兵,而且以前因忙於事業和家庭生活而離開教會的信徒,今天都回到教會去;當他們積極投入事奉和領導時,又發現事奉的知識和技巧都不足夠,因此神學院的信徒培訓課程修讀的人越來越多,教會必須有計劃地提供事奉機會給這些弟兄姊妹。
信徒神學訓練必須與教會保持密切的聯繫,使所訓練的能配合教會的需要;同時亦應考慮採用資訊時代的各種傳播科技,使更多信徒可以方便地選修一些遙距神學課程。
三. 為女性事奉定位——隨著女權運動的盛行,社會大眾一般都接納了男女平權的意識,敎會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夫。男女角色的研究,揚除低貶女性的聖經新譯,容許越來越多女性參與敎會和機構的領導工作。還有,各大小宗派和教會亦紛紛按立女牧師。可惜這方面的聖經研究還未達成共識,傳統的觀念還根深蒂固,現時過份積極推動教會中的男女平權,可能招致教會的分裂;但讓姊妹們在教會中盡量發揮她們的恩賜卻是急不容緩的。神學教育應就這方面的問題多作研究,在福音信仰而言,我們不能以教會和社會的意見作為處理大問題的依歸,聖經的教導應被視為決定性的準則。西方神學界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了很多,但還未達成一致的看法;華人教會還須在這方面多努力。
四. 重視家庭教育——在今日這個後基督教文化裡面,傳統基督教的婚姻和家庭觀念到處受到挑戰和破壞;但同時亦有越來越多西方人提倡回復傳統的基督教家庭制度,以挽救西方的文化危機。無論如何,今天普世社會的很多問題,如同性戀、色情、暴力、愛滋病、包二奶、自我形象低落、青少年犯罪等都與家庭制度的沒落有關,教會必須注重家庭的教育和重建,向敎外的人作見證。
神學教育在這方面更責無旁貸,必須在課程上加強家庭問題的探討,使神學生將來在教會,能夠應付越來越複雜的家庭問題。
五. 新科技與新教育媒介的應用——廿一世紀教會的教導和信息傳遞,必須注重視、聽、唱的結合;文字會繼續有它的用途,但對信息的傳遞將遠不及圖像和音樂的重要,現在流行的查經內容是四福音的基督事蹟和故事,受歡迎的講道法是敘述式講道 (Narrative Preaching),敎會中的短劇和現代化的音樂越來越受年青一代的歡迎。
隨著資訊公路的發展,神學教育應配合和利用這些資訊科技,使神學教育更有效和更普及,這可能是相當昂貴的嘗試,神學院必須在這方面得到教會的支持,才能有所發展。
六. 重視治療現代人的傷痛——在一個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離,競爭又越來越激烈的世代中,很多人心靈受傷害正在尋求醫治。小組的活動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教會逐漸流行。在美國,每十個人有六個參加教會性或非教會性的小組活動。大都市的人生活在孤單的人群中渴望得到互相照顧和幫助的機會,小組的出現,正能滿足這方面的需要;新一代的年青人很多在破碎的家庭中成長,甜密的小組生活可以彌補他們所缺少的家庭溫暖。在一個複雜而人際關係惡劣的社會中,小組也成了受傷的人群的醫治中心。在傳福音和牧養上,小組和團契生活更適合現代的年青人。
神學教育必須配合這方面的需要,教導學生懂得在一個支離破碎的社會環境中成為一個能醫治創傷的牧者。
進入廿一世紀的教會,必須肯追求適應新世代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增長。神學教育必須在這方面支援敎會,為教會訓練有時代氣息的傳道人。
原載於《建道通訊》100期,1995年6月,頁1-2。
作者簡介
張慕皚
前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