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學.學崇拜】重回原點 / 羅潔盈
旅美十二年後,回建道家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出席 716「新祢呈」新課程發佈會時,簡介一下「崇拜學證書課程」。司儀開宗明義問道:「崇拜學究竟是學什麼的?」我心想:出這麼大的題目,我就只有三分鐘呢!於是便笑著回答:「崇拜學—就是學崇拜囉!」
說實在的,在基督教特別是福音派圈子和神學院裏,「崇拜學」大概是近這二十年才出現的實用神學專門學科。為什麼?首先,因為崇拜學必會談及聖禮,感覺是禮儀教會甚或是天主教才會關注的事。其次,由於敬拜風格之爭(worship war),並隨著福音派與獨立教會和神學院的興起,在這十幾年,相繼有不少華人赴美進修崇拜學,也學習不同宗派的禮儀傳統。此外,大部分福音派教會以及神學院的崇拜程序和聖樂部份,一直以來都是由曾受音樂訓練的弟兄姊妹來擔任的。然而,崇拜更新所牽涉的甚廣,又豈止於對教會音樂的質素或風格的更新?我這位出於「非禮儀教會」的信二代,就是這樣在恩主的引導下,從最初應學院之邀請作為儲備講師開始,一步一步的走完修讀崇拜「禮儀學」博士(PhD in Liturgical Studies)之路。「那麼,崇拜學即是學甚麼呢?」司儀接著問。崇拜要有更新,必須重回原點—尋找基督信仰的初衷。宗教改革以來,高舉聖言(唯獨聖經 Sola Scriptura)以及「信稱義」的教條(唯獨信心 Sola Fide)二者是不能或缺的基督信仰傳統。故此,崇拜學的各學科首要是從聖經、神學與歷史的向度,再思何為合神心意的敬拜。在此之上,課程還會加上靈命塑造和牧養的部份,以建立適切時代並帶來生命轉化的崇拜職事。因為回到現實處境,每個事奉者對於要如何敬拜,要用甚麼音樂,崇拜的程序與形式該如何,都會有既定的做法或各自的期望。究竟甚麼是神聖不可改動的?甚麼是文化或信仰傳統所建構的?甚麼是崇拜中不可取替的?
記得有一年北美的福音大會,英語營會的主題是關於「唯獨經驗」,每位進進出出的年輕下一代,都穿著印有拉丁文 Sola Experientia 的營衣。這給我很大的反思。或許,在當代要學如何崇拜,也就是要騰出空間,讓上主介入我們當中,經驗祂在整個敬拜群體中的工作。這經驗能把個人頭腦上的知識和信心,轉化為在基督和聖靈裡合一讚頌與崇敬:以致教會裡從幼小的到年長的,都心口如一地承認耶穌是主 –唯獨基督(Solus Christus)是不可取替的。教會音樂、教育、音響及投影等各實際技巧當然重要,但是我們不靠它們來到那全然聖潔、全能、全知的父神面前。正如我在發佈會中反問:「甚麼是聖樂?是您認為是『聖』就是了嗎?是誰說了算?」好像很抽象,其實,在天下人間,只有基督是聖。唯有透過聯於基督、在聖靈裡,我們才能以感恩為祭獻予父神;並在這過程中更深發現,能有氣息歌頌,並用生命傳揚這好消息,全是恩典(Sola Gratia)。
感恩可以回建道家任教和服事,盼望能承先啟後,提供各課程以及給教牧進修的機會,讓教會能在崇拜更新的旅程上,回應時代,尋找現今神子民的頌讚聲,表彰那位拯救我們、使我們成聖、醫治我們和必會榮耀再來的主耶穌基督。但願「榮耀唯獨歸於上主」(Soli Deo Gloria)。阿們!
原載於《建道通訊》193期,2018年10月,頁20-21。
作者簡介
羅潔盈
前實用神學部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