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你想!」講座】我要成為一位怎樣的牧者? / 潘曉雲

今年實習部為畢業班同學安排了一個預備工場的講座,當中邀請了希伯倫堂堂主任簡耀堂牧師,及元朗浸信會陳紹豪執事擔任講員。很多同學都認為在當中獲益良多,當然我也不例外。

 

首先,在實際層面上,簡牧師和陳執事都對我們作出了很多提醒。例如,當我們提問的時候,避免多問有關自己的事情,如假期、薪金等問題;我們可以多問有關教會或將來牧養的群體的情況。另外,回答問題時,不要只顧長遍大論講論自己的事,要對準問題來回應,要表達出有好的表達和理解能力。

 

學習答問的技巧固然重要,但這些技巧,可能上網按兩按,或者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會懂得回答。而當中我認為最寶貴的,是兩位講員的回應,能幫助我好好預備自己成為一位牧者。

 

簡牧師當中提到,不論坊間或教會都很重視應徵者,是否善於與人合作,他說即使獨立如宣教士,將來也要與弟兄姊妹合作建立教會。所以,簡牧師很重視應徵者能否融入團隊,能否與人合作。牧師除了提醒我要成為一位善於與人合作的牧者外,最重要他再一次帶領我反思作牧者的生命。

 

牧師提出了三個按牧原則。簡單來說,首先是「對神」,是否一位專一事奉上帝的牧者。然後是「對人」,是否一位不計較、對羊有愛心的牧者。最後是「對己」,不論在家庭、社會各方面,是否都有美好生命見證的牧者。我認為這三個按牧原則絶對不是高不可攀的要求,卻不論是「新手」或「老手」牧者最基本的要求。這也成為了日後檢視自己作牧者的重要原則。

 

陳執事在講座中常常強調兩個字 ─ 真誠!我深信生命的流露、上帝對我們的召命,比一切技巧都來得重要。我期望自己能好好珍惜餘下的裝備時間,好好整合、預備自己的生命,回答自己一個問題 ─ 我要成為一位怎樣的牧者?

原載於《建道通訊》171期,2013年4月,頁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