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論文心得 / 麥耀光

談到研究學問,曾聽過有學者這樣形容:做學問有如潛入學術大海洋中,將尋獲的心得或發現帶回岸上。故此,可以說能參與同學的論文寫作指導是一趟愉悦的旅程。在帶領同學一起探索研究領、域研究題目、研究範圍、研究方法的過程中,確能使為師者得到教學相長的果效。
過去我曾以不同的角色參與同學的論文撰寫和評估。第一個角色是第二批閱員(second reader),我的角色相對是較為批判性的。我會集中看學生在論題上是否明確,論證是否夠全面,觀念是否清晰等等。當中,我最看重的是同學的整合工夫:撰寫的内容是否反映出同學能整合大量的閱讀,然後清晰地呈現出一個架構,使讀者從閱讀中掌握研究的發現。第二個角色是指導老師(supervisor),我首先需要明白他們對研究議題的了解和負擔,繼而一起探討研究的方向,範圍和步驟等。一般來說,我會介紹相關的參考研究書籍,待同學作初步的涉獵後,再討論繼續探討這論題的可能性。第三個角色是主持論文口試(oral defense)。作為主席,我主持整個口試流程,與應考的同學和三位評審的老師一起對論文進行學術性的評核和答辯。藉著問與答,對議題,文獻,方法以及成果等予以充分的交流。對論文作出提問和辯解看似單向性,但當中是有對話和互動。藉此,我們或許會發現新的見解和亮光。
每當與同學探討研究題目和範圍時,我慣常喜歡請他/她將一些想法寫下來。且要在安排下一次約見前,先讓我了解。我的經驗告訴我,凡是一些沒有仔細想過的觀念都不夠扎實,想法或會飄忽。我遇過有些同學,每次約見,都帶一個新的想法來跟我討論。像這樣,或許沒有深思熟慮過,想法可能太空泛,討論過後就沒有下文。
每次批閱一篇論文,都是一個學習。在已知的領域,能多加一點領悟;在不太認識的範疇,就多加一點謙卑。在學海無涯的知識海洋中,向真理的源頭,天地的主宰,發出讚嘆!
原載於《建道通訊》220期,2025年6月,頁23。
作者簡介
麥耀光
實用神學部主任
最新文章
編輯精選
[電子書]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廖炳堂、倪步曉主編
2025 年 1 月 2 日
從梧州到長洲:建道神學院125年的挑戰與恩典 / 陳智衡
2023 年 10 月 1 日
微小教會的見證/高銘謙
2023 年 6 月 1 日